杭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

39954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14-08-29 09:08:09  浏览次数:
  2013年,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快实施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各专项教育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统筹城乡,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杭州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1. 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扎实推进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百所幼儿园建设项目,竣工70所、开工建设41所,新增班级514个。继续做好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评定工作,全市新增省一级幼儿园26所、省二级幼儿园116所,全市共有省一级幼儿园164所、省二级幼儿园479所;市区新增特级幼儿园(园区)3所、甲级幼儿园(园区)24所,共有特级幼儿园(园区)24所、甲级幼儿园(园区)189所。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等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98.6%、97.5%,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达到68.27%、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74.5%。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9个区、县(市)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国家验收,占全省的27.3%。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市已有443所学校被认定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约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总数的68.23%。进一步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再生机制,推进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多元化”,完成两年一次的名校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估工作,六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73.94%,全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覆盖率保持在98.5%以上。
  3.中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不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合作“1+3+5”的政策框架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新创建省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8个省级骨干、特色和新兴专业、省级产学研联合体2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外实训示范基地2个;组建了杭州市中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市共有市级专业指导委员会16个;新增5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0个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4.市属高校启动新一轮内涵建设。完成新一轮市级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工作,在市属高校新立项建设市级重点学科15个、重中之重学科5个、重点实验室10个、重点实训基地6个。实施市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三年扶持计划,在市属高校确定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扶持人选20名、中青年教学名师培养人选2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人选10名、优秀创新团队5个,引进西湖学者5名、西湖鲁班1名,落实经费500万元。  
  5.成人教育稳步推进。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6个国家级实验区、2个省级示范区、9个省级实验区;所有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社区学校、2759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村民(市民)学校。推进城乡成人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全市参与结对的农村成校达到34所。继续开展成人“双证制”学历培训,组织了2.75万余名学员参加培训,自2010年“双证制”教育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参加培训人数已累计达到30余万人。启动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2.67万人脱盲。
  6.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会同市编委办、人社局、财政局拟定了关于民办学校教师参加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部分给予补助的政策文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强化了民办教师的社会保障。完善市区民办中小学招生政策,加强对民办初中自主招生过程的监督。加强文化类民办培训学校管理,积极做好285家培训学校年度综合评估、年检年审和换发许可证工作,并将合格名单公布在市主流媒体上。完成15个民办培训学校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中期评估。承接省教育厅下放的16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理顺了管理体制。
  7.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我们的价值观”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轻负高质”教改实践,举办了2期全市中小学“轻负高质”联系校现场会; 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校校行”活动,督促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稳步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积极争创省级特色示范高中,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课程,建立学生艺术素养监测制度,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坚持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测和结果公告制度,大学新生体质健康检测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茅,其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顺利举办2013年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
  8.教育公平务实推进。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全市“奖、助、贷、免、补”各类资助金额达到7.48亿元,321万人次学生获得了资助,认真履行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随迁女入学问题,制定出台了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杭州市区初中升高中政策,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预测机制,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多平台”服务体系。全市在杭就读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达到23.7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4.07%,六城区达到41.63%,市本级安排专项经费1842万元补助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进一步完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保障体系,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学校为骨干、资源教室为抓手,做好“三残”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对重度残疾儿童实行“送教上门”。扎实推进教育帮扶工程,落实帮扶资金600万元,支持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基础教育发展。实施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
  9阳光招生工程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按服务区相对就近入园,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坚持“零择校”政策,民办小学坚持免试自主录取,民办初中采取免试入学、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结全的办法;各类高中采取提前自主招生和集中统一招生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构建多元评价、多途径录取的各类高中招生模式,市区近40%的初三毕业生通过提前自主招生,破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集中统一招生实现网上报名、网上阅卷、网上查分、网上直播录取。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阳光招生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达到99.70%。我市阳光招生工作先后荣获全国“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入选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10.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大力弘扬“爱心、责任、奉献”杭州教师共同价值观,开展第三届“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评选活动,杭州聋人学校校长蒋春英被评为“最美杭州人”、并入选“十大平民英雄”,1051名教师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和奖励。建立师德师风定期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各级各类校长、书记培训班,近千人参加培训。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教师人均完成培训学时数达到105.74,21.56万人次教师参加了自主选择培训,组织312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市各级各类培训,选送了72名教师赴海外培训。继续面向萧山、余杭区和五县(市)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2013年共招收190名。下城、江干、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省级合格评估,取得师训资质,实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全覆盖。
  11.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和共享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进杭十四中康桥新校区二期工程、江滨职校滨江校区建设,协助钱江新城管委会建设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新城校区,开工建设丁桥普高(暂名),启动交通职高笕桥校区、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项目进入控规调整。完成省定的1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6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启动中小学“名师公开课”项目。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先行试点,选拔了72位省市名师公开授课,目前已完成128场、64节课的录制工作,并在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华数、杭州电信电视平台点播,杭州教育网、杭报集团杭州网、文广集团葫芦网、华数网上提供网络学习。         
  12.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市政协牵头的杭州推进教育国际化课题调研,并完成了相关课题报告的起草工作,为建立和完善教育国际化顶层设计奠定基础。国内第一个高端国际交流寄宿学习项目汉基杭州学习中心于今年秋季开学。杭州第十四中学在美国纽约开设孔子课堂。杭四中中外合作课程项目获批通过,全市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中学校达到7所。积极做好有关国际学校落户杭州的协调推进工作。积极推进“千校结对”和“校校有外教”工程,全市共有359所学校与境外学校结对,
  13. 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市委“30条意见”和市委教育工委“20条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扎实落实“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以“治理文风会风、加强效能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坚持联系基层群众制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努力在公务接待、办文办会等方面做“减法”,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上做“加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制。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做好杭州市教育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网上公开工作。
  14.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强化校车安全管理。扎实做好浙江省“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整治,推广“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试点,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群防“四防一体”的立体防范体系,确保校园师生安全。

杭州市教育局2013年工作总结

39954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14-08-29 09:08  浏览次数:
  2013年,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快实施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各专项教育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统筹城乡,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杭州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1. 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扎实推进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百所幼儿园建设项目,竣工70所、开工建设41所,新增班级514个。继续做好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和等级幼儿园评定工作,全市新增省一级幼儿园26所、省二级幼儿园116所,全市共有省一级幼儿园164所、省二级幼儿园479所;市区新增特级幼儿园(园区)3所、甲级幼儿园(园区)24所,共有特级幼儿园(园区)24所、甲级幼儿园(园区)189所。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等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98.6%、97.5%,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达到68.27%、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74.5%。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9个区、县(市)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国家验收,占全省的27.3%。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市已有443所学校被认定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约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总数的68.23%。进一步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再生机制,推进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多元化”,完成两年一次的名校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估工作,六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73.94%,全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覆盖率保持在98.5%以上。
  3.中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不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合作“1+3+5”的政策框架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新创建省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8个省级骨干、特色和新兴专业、省级产学研联合体2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外实训示范基地2个;组建了杭州市中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市共有市级专业指导委员会16个;新增5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0个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4.市属高校启动新一轮内涵建设。完成新一轮市级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工作,在市属高校新立项建设市级重点学科15个、重中之重学科5个、重点实验室10个、重点实训基地6个。实施市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三年扶持计划,在市属高校确定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扶持人选20名、中青年教学名师培养人选2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人选10名、优秀创新团队5个,引进西湖学者5名、西湖鲁班1名,落实经费500万元。  
  5.成人教育稳步推进。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6个国家级实验区、2个省级示范区、9个省级实验区;所有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社区学校、2759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村民(市民)学校。推进城乡成人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全市参与结对的农村成校达到34所。继续开展成人“双证制”学历培训,组织了2.75万余名学员参加培训,自2010年“双证制”教育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参加培训人数已累计达到30余万人。启动扫盲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2.67万人脱盲。
  6.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会同市编委办、人社局、财政局拟定了关于民办学校教师参加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部分给予补助的政策文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强化了民办教师的社会保障。完善市区民办中小学招生政策,加强对民办初中自主招生过程的监督。加强文化类民办培训学校管理,积极做好285家培训学校年度综合评估、年检年审和换发许可证工作,并将合格名单公布在市主流媒体上。完成15个民办培训学校特色品牌项目建设中期评估。承接省教育厅下放的16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理顺了管理体制。
  7.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新时期教育理念大讨论”、“我们的价值观”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轻负高质”教改实践,举办了2期全市中小学“轻负高质”联系校现场会; 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校校行”活动,督促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稳步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积极争创省级特色示范高中,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课程,建立学生艺术素养监测制度,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坚持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测和结果公告制度,大学新生体质健康检测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茅,其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顺利举办2013年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
  8.教育公平务实推进。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全市“奖、助、贷、免、补”各类资助金额达到7.48亿元,321万人次学生获得了资助,认真履行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随迁女入学问题,制定出台了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杭州市区初中升高中政策,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预测机制,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多平台”服务体系。全市在杭就读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达到23.7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4.07%,六城区达到41.63%,市本级安排专项经费1842万元补助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进一步完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保障体系,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学校为骨干、资源教室为抓手,做好“三残”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对重度残疾儿童实行“送教上门”。扎实推进教育帮扶工程,落实帮扶资金600万元,支持桐庐、建德、淳安三县(市)基础教育发展。实施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
  9阳光招生工程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按服务区相对就近入园,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坚持“零择校”政策,民办小学坚持免试自主录取,民办初中采取免试入学、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结全的办法;各类高中采取提前自主招生和集中统一招生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构建多元评价、多途径录取的各类高中招生模式,市区近40%的初三毕业生通过提前自主招生,破解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集中统一招生实现网上报名、网上阅卷、网上查分、网上直播录取。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阳光招生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达到99.70%。我市阳光招生工作先后荣获全国“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入选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10.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大力弘扬“爱心、责任、奉献”杭州教师共同价值观,开展第三届“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评选活动,杭州聋人学校校长蒋春英被评为“最美杭州人”、并入选“十大平民英雄”,1051名教师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和奖励。建立师德师风定期检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育、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各级各类校长、书记培训班,近千人参加培训。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教师人均完成培训学时数达到105.74,21.56万人次教师参加了自主选择培训,组织312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市各级各类培训,选送了72名教师赴海外培训。继续面向萧山、余杭区和五县(市)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2013年共招收190名。下城、江干、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省级合格评估,取得师训资质,实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全覆盖。
  11.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和共享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进杭十四中康桥新校区二期工程、江滨职校滨江校区建设,协助钱江新城管委会建设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新城校区,开工建设丁桥普高(暂名),启动交通职高笕桥校区、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项目进入控规调整。完成省定的1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6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启动中小学“名师公开课”项目。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先行试点,选拔了72位省市名师公开授课,目前已完成128场、64节课的录制工作,并在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华数、杭州电信电视平台点播,杭州教育网、杭报集团杭州网、文广集团葫芦网、华数网上提供网络学习。         
  12.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市政协牵头的杭州推进教育国际化课题调研,并完成了相关课题报告的起草工作,为建立和完善教育国际化顶层设计奠定基础。国内第一个高端国际交流寄宿学习项目汉基杭州学习中心于今年秋季开学。杭州第十四中学在美国纽约开设孔子课堂。杭四中中外合作课程项目获批通过,全市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中学校达到7所。积极做好有关国际学校落户杭州的协调推进工作。积极推进“千校结对”和“校校有外教”工程,全市共有359所学校与境外学校结对,
  13. 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市委“30条意见”和市委教育工委“20条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扎实落实“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以“治理文风会风、加强效能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坚持联系基层群众制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努力在公务接待、办文办会等方面做“减法”,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上做“加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制。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做好杭州市教育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网上公开工作。
  14.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强化校车安全管理。扎实做好浙江省“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整治,推广“爱心家长志愿者护学岗”试点,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群防“四防一体”的立体防范体系,确保校园师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