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育人的“郑州答卷”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0-12-2)  发布日期:2020-12-02 14:34  浏览次数: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印发,评价改革应该怎么改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注的重点课题。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立足“评价育人”,推进教学、德育等综合工作的深度转型,探索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日前,本报“聚焦课改前沿”采访报道组走进了郑州。


秋冬交替最能引动情绪。

“都叫你几遍了?再不起床又得迟到!”妈妈压抑的怒气传导给了何家树,也成为他新一天学习生活的情绪背景……

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以前“催促模式”是何家树妈妈生活的“主旋律”,然而现在不同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显著,就像换了一个人”……何家树妈妈之所以“提升了幸福指数”,核心原因是孩子就读的郑州中学推行了评价改革。

在郑州,伴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行,不少中小学生的日常话风开始改变,以前是“快考试了,这次考什么”,现在则变成了“这周你发卡了吗,晋级了吗,成长攻略你看了吧”,不再只关注考试结果,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对学习过程表现出强烈兴趣。

走出教育评价的误区

以前评价学生多以“分”论成败,但在郑州,这被称为“道德缺失的评价”。

“今天的课程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今天的评价标准就是明天的人才模样。”在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中立看来,教育评价应该遵循评价标准与培养目标一致的原则,用多元、综合的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有道德的评价”。

对于教育评价,王中立有自己的研判:教育评价从“教与学”结果的评价阶段到为了“教与学”的评价阶段,已经进化到作为“教与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评价阶段。“如果不懂评价、不会评价,那么我们只是做了一半的教育”。

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郑州率先提出了“评价育人”的核心理念:评价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性教育活动。评价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层面去思考、设计与实践,体现育人导向,发挥育人功能,彻底走出“评价即考试”“育人即育分”的误区,必须既关注学业成就又关注精神成长。

经过几年探索,郑州评价育人逐渐建构起两个体系:一是政府层面(市、县区)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学业评价、学生创新成果评价等;二是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师评价、班级和小组评价、学业评价、综合评价、创新成果评价等。其目标是建构一个针对郑州学生的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业质量标准,有效提升育人质量。

据郑州市教育局专职督学王海花介绍,郑州各学校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小学、初中推进“绿色评价”,既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获得学业成绩的方式和付出的成本;高中推进“增值评价”,注重起点,关注过程,促进学校间公平比较,使不同生源质量的学校找到有效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办法。

“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关注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获得学科思想方法,是否实现精神成长。”王海花说,“在操作层面,我们主要抓好三个落实,即落实评价标准育人,评价过程育人,评价结果育人。”

郑州的各中小学,无论是校本课程开发还是项目式学习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都有三条评价标准:一是课程思想具有原创性,能让学生用自由的双手表达自信的头脑;二是学生身份改变,即从知识的消费者走向知识的创造者;三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方式改变,即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项目研究机制催生创新成果

推进评价育人改革,郑州有“三轮驱动”:一是行政推动,二是机制促动,三是专业引动。

作为教育教学核心业务部门,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率先创新机制,推行项目研究机制。所谓项目研究机制,就是聚焦一个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达到数量、质量、结构的优化。根据工作需要,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目标或假设、组织团队设计实践路径和研究方法、收集证据形成阐释和结论,是项目实施的基本范式。

依托项目研究机制,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致力于形成“让每一个改革领域的关键点都能得到突破,让每一个想干事的人都有条件干成事”的局面。

据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姬文广介绍,课题研究实施项目负责制首先引发了研究团队组建方式的改变:教研室与教研员通过双向选择确定项目主持人,项目主持人整合高校、教研、学校和教师资源,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正式研究团队。

不仅如此,课题研究的支持系统也发生了改变。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课程评价与项目资源部主任郑汉波介绍了5个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人员支持,面向全市,双向选择,产生项目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游学支持,根据项目研究需要,可相对自主安排游学;专家支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成果产生支持,在立项申报、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成果分享、专家评议的基础上,优先出版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项目研究机制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推广成本,创生了一批评价育人新成果:郑州区域评价改革、郑州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等几十个项目顺利实施。在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成果,有7项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这些成果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颇具代表性。作为该项目的主持人,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课程与教师发展部主任卢臻用成果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

“走进许多学校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学目标是A,教学内容却是B,评价标准却是C,教代替学,教不见学……课堂与课标两张皮的现象比较常见,一些教师教的还是自己的书,而不是课标的书。教什么是‘既定的’,只需要在方法上下点功夫,教自己、教经验、教教材是许多教师专业生活的写照。”卢臻沉重地说,“一些教师将评价仅仅理解为练习,而评价的本质是反馈、反思。评价绝不是诊断,而是诊断之后的事。如果评价不能内置到学生大脑,学习不可能发生。”

基于此,卢臻构建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运作系统,在郑州市中小学广泛实施。

在机制促动的同时,郑州市教育局注重借智发展。前不久,郑州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启动了义务教育质量再提升工程。这项工程涉及9个学科,分别依托郑州的5个城区、十几所小学初中样本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专家团队总负责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教授将该项目称为“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聚焦改进主题,设计并推出了一系列精准教学改进方案。

评价育人的郑州研发

从几年前开始,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学生闫雨彤每学期都会收到一份私人定制的学业评价报告。记者在这份报告里看到,学校会用图表形式将语文、数学学科评价的项目分解,展示学生、班级、年级的得分情况;显示闫雨彤在每个项目达到的水平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并将对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融入报告。记者发现,报告呈现的不仅是分数,明显可以看到闫雨彤在看图写话方面存在弱势,在积累、交流、阅读等方面存在不足,与多数同学存在差距。

陇西小学副校长李娜告诉记者,几次这样的评价反馈后,学生和家长开始更加关心分数背后的问题: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分数?是哪一项不好?可以在哪些地方多下功夫改进?除了成绩,习惯怎么样?

私人定制的学业评价报告仅仅是陇西小学评价改革的第一步。从学业评价报告到学习评价诊断系统,再到学生发展水平分析报告,陇西小学评价育人改革走了三大步。“现在我们每个学生期末都能收到一份有21项指标的学生发展水平分析报告。”陇西小学校长张卫东说,“评价不仅指向教育结果,更指向教育过程;评价不仅是对教育质量高低的评判,更是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

在郑州,评价育人的理念几乎贯穿了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以下是郑州中学教师李磊对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河行”的教学设计。

活动一:调查黄河泥沙含量。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查阅和收集从2013年-2018年黄河含沙量的变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成统计图(条形或折线),给小组分享提供一份客观、翔实、真切的数据支撑。

过程性评价:小组成员参与积极,分工明确(A);小组成员参与较积极,分工较明确(B);小组参与一般,分工不到位(C)。

结果性评价:数据丰富翔实,图表客观准确(A);数据较翔实,图表客观准确(B);数据、图表单薄(C)。

……

评价标准:(1)使用地理专业术语;(2)水文特征介绍要全面;(3)描述地理事物肢体语言要规范;(4)声音洪亮有气势;(5)语言逻辑清晰。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里,评价与课程、教学完全融为一体。这充分体现了郑州中学“让成长过程看得见”的人才评价模式变革的理念。

据郑州中学初中部校长李兰介绍,郑州中学营造了以“三自教育”(思想上自我教育,生活上自我管理,学习上自主合作)为依托的学生自我评价生态,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评价吉祥物——能量卡。能量卡的正面展示学校文化和课程特色,背面是课程观测点、专属二维码,实现“一课一卡,一课一码”。学生依据能量卡上的观测点,自主申请,扫码上传,获得能量。平台即时生成直观、多维的学生发展个性化星空图,即时、动态地呈现学生成长历程和发展特点。

“少年星空计划的能量卡和进阶之路,点亮了孩子自我成长的璀璨星空,也点燃了孩子内心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李兰说。

超越分数让成长过程可视化

郑州八中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都采用三栏笔记法记录自主学习笔记。三栏笔记法是指将笔记区分为以下三栏:在1号区记录主要的学习内容,2号区根据学习内容提炼关键词,生成知识目录或提纲,3号区对知识进行梳理、补充和总结。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我们培训学生用三栏笔记法记录自主学习笔记。”数学教研组长宋冬云说,“三栏笔记法既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可以让学习过程留下痕迹,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评价改革中,郑州八中探索出“5+1”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5”是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水平、学业负担状况,“1”是指“标志性成果”。三栏笔记法正是该体系在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

“标志性成果这一维度的设置,打破以往唯分数论的现实,既促进了教师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也鼓励了学生特长与个性的发展。”郑州八中副校长刘莘说,“基于评价育人,我们能培养出更多的深夜挨家敲门救了全楼居民的新时代好少年李承泽、抗疫小志愿者张子航”。

以前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纸笔测试上,过于单一。为此,郑州回民高中语文组在学历案设计中以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学课文《劝学》时,语文教研组长董雪霞在课堂检测环节要求学生以“苦难是一笔财富”为论点,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文字。结果暴露出多方面问题:有些比喻论证不能准确论证论点;有些比喻千篇一律,稍显俗套……将近一半的学生的习作被判为“B”等级。

基于此,董雪霞专门拿出一节课,先让本次片段写作中的优秀学生展示习作,再让学生总结优秀习作的优点,然后将这些优点汇集、概括,并作为第二次写作的评价标准,学生依照这些标准当堂开始第二次写作。最后,依照评价标准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打分并评定等级。

心中有了评价标准的写作,其结果让董雪霞大吃一惊:34人达到了“A”级,更有27人达到了等级更高的“优秀级”,全班全部达到了评价标准。“评价犹如一根杠杆,不仅撬动了课堂,也撬动了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董雪霞说。

在郑州的众多高中学校里,郑州五中被誉为“性价比”最高的一所。郑州五中研发了精准高效的教学增值评价体系。该体系中,“1/5补救性考试”颇具代表性:针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漏洞“再考试”,彻底化解“重复性错误”这一困扰学生学业成长的首要障碍。

郑州五中校长张天佑认为,“师生的精气神就是教育质量”。为此,郑州五中赋权教师,赋能学生,让教师自主选择、双向聘任真正发挥作用,让自主管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源源不断的“加油站”。

许多学校都在实施青蓝工程,淮河东路小学在此基础上实行师徒绑定评价,既能促使师傅毫无保留地指导徒弟,又能促进新教师高质量成长,还能通过徒弟的成长倒逼师傅无法停下前进的步伐。青年教师王佩作为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田园老师的弟子和助理,经常随师傅受邀培训全区班主任,到各地讲座,三年内迅速在优质课、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依托师徒绑定评价机制,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坛新星,师傅也在绑定评价中再绽新姿。” 淮河东路小学校长杨帆说。

作为郑州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评价育人助推该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据悉,郑州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连续两年参加了教育部课程中心“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从测试结果看,郑州市中小学生在各学科领域的达标状况均显著好于全国常模,一些学科各层级的达标状况处于全国前列。

评价育人的“郑州答卷”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0-12-2)  发布日期:2020-12-02 14:34  浏览次数: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印发,评价改革应该怎么改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注的重点课题。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立足“评价育人”,推进教学、德育等综合工作的深度转型,探索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日前,本报“聚焦课改前沿”采访报道组走进了郑州。


秋冬交替最能引动情绪。

“都叫你几遍了?再不起床又得迟到!”妈妈压抑的怒气传导给了何家树,也成为他新一天学习生活的情绪背景……

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以前“催促模式”是何家树妈妈生活的“主旋律”,然而现在不同了,“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显著,就像换了一个人”……何家树妈妈之所以“提升了幸福指数”,核心原因是孩子就读的郑州中学推行了评价改革。

在郑州,伴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行,不少中小学生的日常话风开始改变,以前是“快考试了,这次考什么”,现在则变成了“这周你发卡了吗,晋级了吗,成长攻略你看了吧”,不再只关注考试结果,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对学习过程表现出强烈兴趣。

走出教育评价的误区

以前评价学生多以“分”论成败,但在郑州,这被称为“道德缺失的评价”。

“今天的课程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今天的评价标准就是明天的人才模样。”在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中立看来,教育评价应该遵循评价标准与培养目标一致的原则,用多元、综合的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有道德的评价”。

对于教育评价,王中立有自己的研判:教育评价从“教与学”结果的评价阶段到为了“教与学”的评价阶段,已经进化到作为“教与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评价阶段。“如果不懂评价、不会评价,那么我们只是做了一半的教育”。

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郑州率先提出了“评价育人”的核心理念:评价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性教育活动。评价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层面去思考、设计与实践,体现育人导向,发挥育人功能,彻底走出“评价即考试”“育人即育分”的误区,必须既关注学业成就又关注精神成长。

经过几年探索,郑州评价育人逐渐建构起两个体系:一是政府层面(市、县区)的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学业评价、学生创新成果评价等;二是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师评价、班级和小组评价、学业评价、综合评价、创新成果评价等。其目标是建构一个针对郑州学生的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学业质量标准,有效提升育人质量。

据郑州市教育局专职督学王海花介绍,郑州各学校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小学、初中推进“绿色评价”,既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获得学业成绩的方式和付出的成本;高中推进“增值评价”,注重起点,关注过程,促进学校间公平比较,使不同生源质量的学校找到有效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办法。

“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关注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获得学科思想方法,是否实现精神成长。”王海花说,“在操作层面,我们主要抓好三个落实,即落实评价标准育人,评价过程育人,评价结果育人。”

郑州的各中小学,无论是校本课程开发还是项目式学习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都有三条评价标准:一是课程思想具有原创性,能让学生用自由的双手表达自信的头脑;二是学生身份改变,即从知识的消费者走向知识的创造者;三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方式改变,即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项目研究机制催生创新成果

推进评价育人改革,郑州有“三轮驱动”:一是行政推动,二是机制促动,三是专业引动。

作为教育教学核心业务部门,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率先创新机制,推行项目研究机制。所谓项目研究机制,就是聚焦一个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达到数量、质量、结构的优化。根据工作需要,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目标或假设、组织团队设计实践路径和研究方法、收集证据形成阐释和结论,是项目实施的基本范式。

依托项目研究机制,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致力于形成“让每一个改革领域的关键点都能得到突破,让每一个想干事的人都有条件干成事”的局面。

据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姬文广介绍,课题研究实施项目负责制首先引发了研究团队组建方式的改变:教研室与教研员通过双向选择确定项目主持人,项目主持人整合高校、教研、学校和教师资源,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正式研究团队。

不仅如此,课题研究的支持系统也发生了改变。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课程评价与项目资源部主任郑汉波介绍了5个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人员支持,面向全市,双向选择,产生项目主持人和项目组成员;游学支持,根据项目研究需要,可相对自主安排游学;专家支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成果产生支持,在立项申报、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成果分享、专家评议的基础上,优先出版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项目研究机制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推广成本,创生了一批评价育人新成果:郑州区域评价改革、郑州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等几十个项目顺利实施。在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成果,有7项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在这些成果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研究颇具代表性。作为该项目的主持人,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课程与教师发展部主任卢臻用成果唤醒了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

“走进许多学校的课堂,你会发现:教学目标是A,教学内容却是B,评价标准却是C,教代替学,教不见学……课堂与课标两张皮的现象比较常见,一些教师教的还是自己的书,而不是课标的书。教什么是‘既定的’,只需要在方法上下点功夫,教自己、教经验、教教材是许多教师专业生活的写照。”卢臻沉重地说,“一些教师将评价仅仅理解为练习,而评价的本质是反馈、反思。评价绝不是诊断,而是诊断之后的事。如果评价不能内置到学生大脑,学习不可能发生。”

基于此,卢臻构建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运作系统,在郑州市中小学广泛实施。

在机制促动的同时,郑州市教育局注重借智发展。前不久,郑州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启动了义务教育质量再提升工程。这项工程涉及9个学科,分别依托郑州的5个城区、十几所小学初中样本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专家团队总负责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刘坚教授将该项目称为“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聚焦改进主题,设计并推出了一系列精准教学改进方案。

评价育人的郑州研发

从几年前开始,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学生闫雨彤每学期都会收到一份私人定制的学业评价报告。记者在这份报告里看到,学校会用图表形式将语文、数学学科评价的项目分解,展示学生、班级、年级的得分情况;显示闫雨彤在每个项目达到的水平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并将对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融入报告。记者发现,报告呈现的不仅是分数,明显可以看到闫雨彤在看图写话方面存在弱势,在积累、交流、阅读等方面存在不足,与多数同学存在差距。

陇西小学副校长李娜告诉记者,几次这样的评价反馈后,学生和家长开始更加关心分数背后的问题: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分数?是哪一项不好?可以在哪些地方多下功夫改进?除了成绩,习惯怎么样?

私人定制的学业评价报告仅仅是陇西小学评价改革的第一步。从学业评价报告到学习评价诊断系统,再到学生发展水平分析报告,陇西小学评价育人改革走了三大步。“现在我们每个学生期末都能收到一份有21项指标的学生发展水平分析报告。”陇西小学校长张卫东说,“评价不仅指向教育结果,更指向教育过程;评价不仅是对教育质量高低的评判,更是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

在郑州,评价育人的理念几乎贯穿了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以下是郑州中学教师李磊对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河行”的教学设计。

活动一:调查黄河泥沙含量。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查阅和收集从2013年-2018年黄河含沙量的变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成统计图(条形或折线),给小组分享提供一份客观、翔实、真切的数据支撑。

过程性评价:小组成员参与积极,分工明确(A);小组成员参与较积极,分工较明确(B);小组参与一般,分工不到位(C)。

结果性评价:数据丰富翔实,图表客观准确(A);数据较翔实,图表客观准确(B);数据、图表单薄(C)。

……

评价标准:(1)使用地理专业术语;(2)水文特征介绍要全面;(3)描述地理事物肢体语言要规范;(4)声音洪亮有气势;(5)语言逻辑清晰。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里,评价与课程、教学完全融为一体。这充分体现了郑州中学“让成长过程看得见”的人才评价模式变革的理念。

据郑州中学初中部校长李兰介绍,郑州中学营造了以“三自教育”(思想上自我教育,生活上自我管理,学习上自主合作)为依托的学生自我评价生态,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的评价吉祥物——能量卡。能量卡的正面展示学校文化和课程特色,背面是课程观测点、专属二维码,实现“一课一卡,一课一码”。学生依据能量卡上的观测点,自主申请,扫码上传,获得能量。平台即时生成直观、多维的学生发展个性化星空图,即时、动态地呈现学生成长历程和发展特点。

“少年星空计划的能量卡和进阶之路,点亮了孩子自我成长的璀璨星空,也点燃了孩子内心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李兰说。

超越分数让成长过程可视化

郑州八中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都采用三栏笔记法记录自主学习笔记。三栏笔记法是指将笔记区分为以下三栏:在1号区记录主要的学习内容,2号区根据学习内容提炼关键词,生成知识目录或提纲,3号区对知识进行梳理、补充和总结。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我们培训学生用三栏笔记法记录自主学习笔记。”数学教研组长宋冬云说,“三栏笔记法既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依据,可以让学习过程留下痕迹,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评价改革中,郑州八中探索出“5+1”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5”是指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水平、学业负担状况,“1”是指“标志性成果”。三栏笔记法正是该体系在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

“标志性成果这一维度的设置,打破以往唯分数论的现实,既促进了教师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也鼓励了学生特长与个性的发展。”郑州八中副校长刘莘说,“基于评价育人,我们能培养出更多的深夜挨家敲门救了全楼居民的新时代好少年李承泽、抗疫小志愿者张子航”。

以前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纸笔测试上,过于单一。为此,郑州回民高中语文组在学历案设计中以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学课文《劝学》时,语文教研组长董雪霞在课堂检测环节要求学生以“苦难是一笔财富”为论点,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文字。结果暴露出多方面问题:有些比喻论证不能准确论证论点;有些比喻千篇一律,稍显俗套……将近一半的学生的习作被判为“B”等级。

基于此,董雪霞专门拿出一节课,先让本次片段写作中的优秀学生展示习作,再让学生总结优秀习作的优点,然后将这些优点汇集、概括,并作为第二次写作的评价标准,学生依照这些标准当堂开始第二次写作。最后,依照评价标准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打分并评定等级。

心中有了评价标准的写作,其结果让董雪霞大吃一惊:34人达到了“A”级,更有27人达到了等级更高的“优秀级”,全班全部达到了评价标准。“评价犹如一根杠杆,不仅撬动了课堂,也撬动了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董雪霞说。

在郑州的众多高中学校里,郑州五中被誉为“性价比”最高的一所。郑州五中研发了精准高效的教学增值评价体系。该体系中,“1/5补救性考试”颇具代表性:针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漏洞“再考试”,彻底化解“重复性错误”这一困扰学生学业成长的首要障碍。

郑州五中校长张天佑认为,“师生的精气神就是教育质量”。为此,郑州五中赋权教师,赋能学生,让教师自主选择、双向聘任真正发挥作用,让自主管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源源不断的“加油站”。

许多学校都在实施青蓝工程,淮河东路小学在此基础上实行师徒绑定评价,既能促使师傅毫无保留地指导徒弟,又能促进新教师高质量成长,还能通过徒弟的成长倒逼师傅无法停下前进的步伐。青年教师王佩作为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田园老师的弟子和助理,经常随师傅受邀培训全区班主任,到各地讲座,三年内迅速在优质课、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

“依托师徒绑定评价机制,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坛新星,师傅也在绑定评价中再绽新姿。” 淮河东路小学校长杨帆说。

作为郑州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实践成果,评价育人助推该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据悉,郑州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连续两年参加了教育部课程中心“中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从测试结果看,郑州市中小学生在各学科领域的达标状况均显著好于全国常模,一些学科各层级的达标状况处于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