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度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评报告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2-06-08 14:02  浏览次数: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办公室:

根据贵办《关于印发〈2022年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的通知》(浙政教督〔2022〕11号)要求,我市结合2021年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下辖十区三县(市)。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全市共有幼儿园1073所,在园幼儿数38.5万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789所,在校生94.5万人;普通高中95所,在校生13.1万人;职业高中31所,在校生6.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4所,在校生1656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共11.49万人。在杭全日制普通高校40所,在校生58.52万人,其中市属高校7所,在校生8.38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1.18%。2021年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92.11%,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15.21年,均为全省第一。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新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多次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形式研究教育领域重大政策、重要工作。制定出台《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杭州市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杭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美好教育1+N”政策体系。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共召开2次全体会议、6次专题会议,增补6家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建工作要求全面编入中小学、幼儿园章程,杭州清廉学校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推进会上作交流推广。

(二)教育公共服务获得新提升。制定出台《杭州市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美好教育”共同富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89.53 亿元,较2020年增长62.81亿元 。编制《杭州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杭州市区高中学校布局规划(2021-2035》,基础教育规划布局更好适应全市中长期人口发展需求。全市全年新增中小学、幼儿园104所,新增学位9.67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90.0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76.29%;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100%;高中段入学率保持99%以上,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90.59%;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以上。

(三)“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彰显新特色。细化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具体举措,推动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纳入大中小学课程推广使用。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发挥先行引领作用。加强体美劳教育,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各1个,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区3个,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1个、省级2个,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6所。实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五项行动”,成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全市中小学新增心理健康教育持证教师8899名。累计创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4个,全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较去年下降1.45个百分点。

(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取得新成效。深化跨层级跨区域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创新市区两级合作共建优质高中办学机制,市本级与临安区合作共建的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项目顺利开工,与富阳区、临平区合作新设2个市区共建高中项目。深化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结对学校(校区)175家,已覆盖所有乡村学校和73%的镇区学校。累计建立125个名师乡村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乡村办学水平。建成“美好教育云”优质数字教育服务平台,融通各级在线学习系统,集成上线优质课堂教学资源5600余节,并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

(五)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新动能。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一清单四机制”师德师风闭环管理经验做法获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局专报刊发推广。尊师惠师新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选树“四优一突出”先进典型和杰出教育工作者1100余名,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20年班主任荣誉认定和绩效奖励制度,率先实行30年教龄教师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政策,引发热烈反响。巩固教师收入与公务员收入调整联动机制,确保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启动“杭州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遴选首批培养人选242名,积极打造“美好教育”领航者队伍。

(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新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齐头并进。西湖大学2021年启用云谷校区,已累计招收五期博士生900余名,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等前沿基础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国科大杭高院招收硕博士研究生400余名。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取得新突破,杭师大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浙大城市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市6所中职学校、19个专业和市属高职院校3个专业群持续推进省“双高”项目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杭州市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七)教育治理水平提升新层次。“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组建实体化运作的“双减”工作专班,构建市、区两级上下协同、条抓块管工作联动机制,全市义务教育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学科类培训机构“两转一注销”办结率实现100%,培训机构预收费全过程监管机制不断健全。义务教育段课后服务实现学校、学段、有需求的学生三个“全覆盖”。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继续落实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审批地招生、公民同招、电脑派位录取,民办“择校热“呈现持续降温态势。稳妥推进中考改革落地,2021年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名额分配生比例提高到60%。出台《杭州市教育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建设“安心培训”“入学早知道”等教育民生应用场景,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效能。


三、存在问题短板

多年来,杭州教育坚持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一)党建统领教育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业务的工作体系、工作机制还需不断完善,通过抓党建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满足社会群众对美好教育需求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部分基层党组织把方向、议大事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需要进一步强化。民办院校党建工作与公办学校还存在差距。清廉学校建设还不够平衡,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基础教育资源结构性供需矛盾破解需要持续推进。从总量上看,全市基础教育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区域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但由于近年来杭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调整等原因,部分区域(主要是城区)入学入园出现紧张,结构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如余杭区、钱塘区等地,由于人口导入过快,学位需求急剧增加。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区块按照未来几年人口导入情况预测,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将明显增长。同时,基础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压力从义务教育段向高中教育段传导,市区高中入学高峰已经到来,加快高中学校建设迫在眉睫。

(三)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更加殷切期盼在家门口就近享受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新名校集团化战略,积极推进名师乡村工作室和义务教育城乡互助共同体建设,提升基础教育全域优质均衡水平。但区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办学成熟、有较强品牌效应的中小学多集中在核心城区,城市新区和三县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育投入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定位还不够匹配。对标省内外高水平大学,市属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还有差距,还没有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整体发展水平与杭州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地位还不够匹配。新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五)职业教育发展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我市职业教育中还没有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结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仍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需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参与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六)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照“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现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有子女入学需求的外籍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够。


四、下步改进措施

我市将牢牢把握迈向“共同富裕”阶段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突出重点、锚定关键,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效,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在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坚持把重大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纳入市委市政府议事决策范围,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教育的责任,抓好教育重要政策、重大任务落地。

二是进一步强化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功能。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之间及市、区(县、市)政府之间协调联动,强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有效凝聚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抓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在教育系统落地落实。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跃迁升级,形成党建工作与教育治理相融合的现代办学体系和治理体系。全面推动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指导,推进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高质量覆盖。

四是深入实施“清廉学校”建设工程。完善清廉学校建设体制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充分发挥“清廉学校”示范标杆引领作用,不断巩固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持续强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保障。

一是积极发挥教育布局规划先导作用。对标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结合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完善市区高中学校近远期规划布点和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点区块教育专项规划。严格落实《杭州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实行差异化百户比规划指标,切实保障学前、义务阶段教育资源有效供给。

二是加快推进规划学校建设。严格落实“四同步”要求,确保住宅区教育配套设施与首期建设的居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重点加大入学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区域教育资源建设力度,缓解局部结构性入学矛盾。依据《杭州市高中学校基本建设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加大高中学校建设力度。

三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科学规划和布局学前教育资源,严格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建设试点,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

(三)创新机制打造“教育共富”标志性成果。

一是深化市、区跨层级合作共建共享优质高中教育的办学机制。加快杭州第十四中学青山湖学校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23年投入使用;今年要开工建设杭州高级中学临平新城学校(暂名)和杭州第二中学富春学校(暂名)。

二是实施促进4县(市)教育共富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市本级及城区与4县(市)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常态化机制。以覆盖4县(市)公办普通高中为目标,支持市属普通高中名校与县域普通高中开展集团化办学。扩大跨区域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面,同步建立名师乡村工作室,促进乡村教师成长和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借鉴“组团式”教育对口帮扶成功经验,根据4县(市)实际需求,组建优秀专家团队实施“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通过管理带动、教学引领、教研助力,助推西部县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三是推进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扩面提质。加强市域统筹力度,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激励机制,支持区属优质中小学领衔组建跨区域教育集团,深化以融合型、共建型为主的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针对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点区块发展需求,统筹城区优质资源,精准开展跨区域教育协作。

四是构建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新生态。依托“杭州美好教育云”平台,丰富在线课程资源和应用场景,重点迭代升级杭州市中小学“名师公开课”,实施“共享优课”赛课、晒课活动和“问道名师”在线答疑指导等项目,创新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城乡学生的多样化在线学习需求。

(四)奋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

一是实施高等教育赋能行动。加快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航中法合作办学机构等“三名工程”重大项目建设,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实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新型智库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支持西湖大学建设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杭州师范大学争创全国一流大学、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支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双高”建设基础上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二是实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新政。全面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中职“提质赋能”计划,办好办强做特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机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高水平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杭州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三是深化教育开放工作。以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者准入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强在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普通高中中外合作项目监管工作。探索常态化防疫背景下的对外交流新模式,与杭州国际友城加强教育交流。用好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和杭甬“双城记”建设等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市域共建共享。

(五)蹄疾步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是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实施师德师风“燃灯、正风、洁身”三项行动,全面落实“一清单四机制”师德师风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巩固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长效联动机制,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加强市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编制统筹调剂,重点保障新建学校和新扩班级的师资配置。深化推进中小学“名师151”“名校长525”培养工程,加快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教师减负清单落地见效,营造潜心教书育人良好环境。

二是巩固扩大教育“双减”成果。制定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实施方案》,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制定杭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系列实施意见,完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顶层设计。积极引入校外教育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学生差异化、多样化学习需求。进一步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检查机制,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工作,全面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监管,积极防范校外培训消费风险。

三是审慎抓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制定下发《杭州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研判、排摸风险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市领导牵头对口联系工作机制,督促各地按照“一地一案”、“一校一策”要求,科学制定实施办法;成立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强化实体化运作,实时解决存在问题,做到政策落地和风险防控无缝对接。

四是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实施办法,继续抓好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等政策的全面落实,优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系统优化中考中招顶层设计,修订《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政策,规范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统筹招生。

五是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有数”行动,实施“七个一”工程,构建完善教育治理新平台新模式。建设“教育魔方”技术中枢系统V1.0,指导各地各校积极应用。完善教育数据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迭代升级教育民生重点应用场景,谋划建设新型数字化应用项目场景,以数字化转型释放教育改革新动能。

特此报告。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6月10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度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评报告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2-06-08 14:02  浏览次数: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办公室:

根据贵办《关于印发〈2022年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的通知》(浙政教督〔2022〕11号)要求,我市结合2021年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下辖十区三县(市)。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全市共有幼儿园1073所,在园幼儿数38.5万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789所,在校生94.5万人;普通高中95所,在校生13.1万人;职业高中31所,在校生6.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4所,在校生1656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共11.49万人。在杭全日制普通高校40所,在校生58.52万人,其中市属高校7所,在校生8.38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1.18%。2021年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92.11%,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15.21年,均为全省第一。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新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多次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形式研究教育领域重大政策、重要工作。制定出台《杭州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杭州市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杭州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美好教育1+N”政策体系。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共召开2次全体会议、6次专题会议,增补6家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建工作要求全面编入中小学、幼儿园章程,杭州清廉学校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推进会上作交流推广。

(二)教育公共服务获得新提升。制定出台《杭州市教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美好教育”共同富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89.53 亿元,较2020年增长62.81亿元 。编制《杭州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杭州市区高中学校布局规划(2021-2035》,基础教育规划布局更好适应全市中长期人口发展需求。全市全年新增中小学、幼儿园104所,新增学位9.67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90.0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76.29%;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100%;高中段入学率保持99%以上,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90.59%;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以上。

(三)“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彰显新特色。细化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具体举措,推动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纳入大中小学课程推广使用。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发挥先行引领作用。加强体美劳教育,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各1个,省级艺术教育实验区3个,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1个、省级2个,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36所。实施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五项行动”,成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全市中小学新增心理健康教育持证教师8899名。累计创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4个,全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较去年下降1.45个百分点。

(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取得新成效。深化跨层级跨区域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创新市区两级合作共建优质高中办学机制,市本级与临安区合作共建的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项目顺利开工,与富阳区、临平区合作新设2个市区共建高中项目。深化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新增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结对学校(校区)175家,已覆盖所有乡村学校和73%的镇区学校。累计建立125个名师乡村工作室,进一步提升乡村办学水平。建成“美好教育云”优质数字教育服务平台,融通各级在线学习系统,集成上线优质课堂教学资源5600余节,并向中小学师生免费开放。

(五)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新动能。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一清单四机制”师德师风闭环管理经验做法获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局专报刊发推广。尊师惠师新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选树“四优一突出”先进典型和杰出教育工作者1100余名,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学20年班主任荣誉认定和绩效奖励制度,率先实行30年教龄教师免费乘坐公交地铁政策,引发热烈反响。巩固教师收入与公务员收入调整联动机制,确保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启动“杭州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遴选首批培养人选242名,积极打造“美好教育”领航者队伍。

(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新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齐头并进。西湖大学2021年启用云谷校区,已累计招收五期博士生900余名,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等前沿基础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国科大杭高院招收硕博士研究生400余名。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取得新突破,杭师大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浙大城市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市6所中职学校、19个专业和市属高职院校3个专业群持续推进省“双高”项目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杭州市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七)教育治理水平提升新层次。“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组建实体化运作的“双减”工作专班,构建市、区两级上下协同、条抓块管工作联动机制,全市义务教育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学科类培训机构“两转一注销”办结率实现100%,培训机构预收费全过程监管机制不断健全。义务教育段课后服务实现学校、学段、有需求的学生三个“全覆盖”。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继续落实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审批地招生、公民同招、电脑派位录取,民办“择校热“呈现持续降温态势。稳妥推进中考改革落地,2021年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名额分配生比例提高到60%。出台《杭州市教育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建设“安心培训”“入学早知道”等教育民生应用场景,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效能。


三、存在问题短板

多年来,杭州教育坚持开拓进取,砥砺奋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一)党建统领教育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业务的工作体系、工作机制还需不断完善,通过抓党建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满足社会群众对美好教育需求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部分基层党组织把方向、议大事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需要进一步强化。民办院校党建工作与公办学校还存在差距。清廉学校建设还不够平衡,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基础教育资源结构性供需矛盾破解需要持续推进。从总量上看,全市基础教育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区域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但由于近年来杭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调整等原因,部分区域(主要是城区)入学入园出现紧张,结构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如余杭区、钱塘区等地,由于人口导入过快,学位需求急剧增加。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区块按照未来几年人口导入情况预测,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将明显增长。同时,基础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压力从义务教育段向高中教育段传导,市区高中入学高峰已经到来,加快高中学校建设迫在眉睫。

(三)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更加殷切期盼在家门口就近享受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新名校集团化战略,积极推进名师乡村工作室和义务教育城乡互助共同体建设,提升基础教育全域优质均衡水平。但区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办学成熟、有较强品牌效应的中小学多集中在核心城区,城市新区和三县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育投入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定位还不够匹配。对标省内外高水平大学,市属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还有差距,还没有进入“双一流”高校行列,整体发展水平与杭州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地位还不够匹配。新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五)职业教育发展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我市职业教育中还没有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结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仍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需要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参与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六)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照“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现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有子女入学需求的外籍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够。


四、下步改进措施

我市将牢牢把握迈向“共同富裕”阶段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突出重点、锚定关键,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效,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在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坚持把重大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纳入市委市政府议事决策范围,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教育的责任,抓好教育重要政策、重大任务落地。

二是进一步强化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功能。加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之间及市、区(县、市)政府之间协调联动,强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有效凝聚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抓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在教育系统落地落实。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跃迁升级,形成党建工作与教育治理相融合的现代办学体系和治理体系。全面推动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指导,推进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高质量覆盖。

四是深入实施“清廉学校”建设工程。完善清廉学校建设体制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充分发挥“清廉学校”示范标杆引领作用,不断巩固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持续强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保障。

一是积极发挥教育布局规划先导作用。对标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结合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完善市区高中学校近远期规划布点和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点区块教育专项规划。严格落实《杭州市基础教育专项规划》,实行差异化百户比规划指标,切实保障学前、义务阶段教育资源有效供给。

二是加快推进规划学校建设。严格落实“四同步”要求,确保住宅区教育配套设施与首期建设的居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重点加大入学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区域教育资源建设力度,缓解局部结构性入学矛盾。依据《杭州市高中学校基本建设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加大高中学校建设力度。

三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科学规划和布局学前教育资源,严格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推进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建设试点,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

(三)创新机制打造“教育共富”标志性成果。

一是深化市、区跨层级合作共建共享优质高中教育的办学机制。加快杭州第十四中学青山湖学校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23年投入使用;今年要开工建设杭州高级中学临平新城学校(暂名)和杭州第二中学富春学校(暂名)。

二是实施促进4县(市)教育共富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市本级及城区与4县(市)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常态化机制。以覆盖4县(市)公办普通高中为目标,支持市属普通高中名校与县域普通高中开展集团化办学。扩大跨区域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面,同步建立名师乡村工作室,促进乡村教师成长和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借鉴“组团式”教育对口帮扶成功经验,根据4县(市)实际需求,组建优秀专家团队实施“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通过管理带动、教学引领、教研助力,助推西部县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三是推进跨区域集团化办学扩面提质。加强市域统筹力度,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激励机制,支持区属优质中小学领衔组建跨区域教育集团,深化以融合型、共建型为主的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针对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点区块发展需求,统筹城区优质资源,精准开展跨区域教育协作。

四是构建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新生态。依托“杭州美好教育云”平台,丰富在线课程资源和应用场景,重点迭代升级杭州市中小学“名师公开课”,实施“共享优课”赛课、晒课活动和“问道名师”在线答疑指导等项目,创新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城乡学生的多样化在线学习需求。

(四)奋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

一是实施高等教育赋能行动。加快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航中法合作办学机构等“三名工程”重大项目建设,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实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工程、高水平新型智库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支持西湖大学建设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杭州师范大学争创全国一流大学、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支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双高”建设基础上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二是实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新政。全面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中职“提质赋能”计划,办好办强做特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探索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机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高水平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试点。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杭州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三是深化教育开放工作。以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者准入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强在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普通高中中外合作项目监管工作。探索常态化防疫背景下的对外交流新模式,与杭州国际友城加强教育交流。用好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圈和杭甬“双城记”建设等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市域共建共享。

(五)蹄疾步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一是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实施师德师风“燃灯、正风、洁身”三项行动,全面落实“一清单四机制”师德师风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巩固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长效联动机制,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加强市域范围内中小学教师编制统筹调剂,重点保障新建学校和新扩班级的师资配置。深化推进中小学“名师151”“名校长525”培养工程,加快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持续推动教师减负清单落地见效,营造潜心教书育人良好环境。

二是巩固扩大教育“双减”成果。制定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实施方案》,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制定杭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系列实施意见,完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顶层设计。积极引入校外教育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学生差异化、多样化学习需求。进一步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检查机制,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工作,全面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监管,积极防范校外培训消费风险。

三是审慎抓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制定下发《杭州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研判、排摸风险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市领导牵头对口联系工作机制,督促各地按照“一地一案”、“一校一策”要求,科学制定实施办法;成立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强化实体化运作,实时解决存在问题,做到政策落地和风险防控无缝对接。

四是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实施办法,继续抓好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等政策的全面落实,优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系统优化中考中招顶层设计,修订《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政策,规范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统筹招生。

五是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有数”行动,实施“七个一”工程,构建完善教育治理新平台新模式。建设“教育魔方”技术中枢系统V1.0,指导各地各校积极应用。完善教育数据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坚持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迭代升级教育民生重点应用场景,谋划建设新型数字化应用项目场景,以数字化转型释放教育改革新动能。

特此报告。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