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杭州教育年鉴
一、教育综述
【三张成绩单】5月,上城、下城、拱墅、江干4区通过省级教育督导评估,成为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10月,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联合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主办“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活动”,杭州“教育幸福感”排名在北京、上海、南京之后,位居全国第4位。12月30日,教育部《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专题组之城市教育现代化发展评价研究联合课题组,在杭州发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5)》。在教育普及发展、教育公平推进、教育质量要素、教育条件保障4项一级指标指数排名中,达到3项排名均位居前五的城市为杭州、广州、宁波。杭州是其中排名均进入前三的唯一城市,在城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居于第一方阵,继续领跑全国。
【教育系统党建受表彰】8月,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中共杭州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市委教育工委在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对不同类型学校实施分类指导,全面加强全市从幼儿园到高校各级各类学校的党建工作。9月,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中共杭州市委教育工委首次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推进会,在全省各设区市教育系统尚属首次。12月,市教育局直属13所学校党总支升格党委,同步建立学校纪委,增设纪委班子。10月16日,全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单位、全国6位发言代表中唯一的教育系统社会组织党组织代表作经验介绍。12月,杭州学军中学作为浙江省两个代表单位之一、全国唯一高中学校代表,在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党建意见征求会上介绍杭州经验。12月,中组部办公厅《组工信息》第141期头条刊发《杭州市落实“五个一”举措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推广杭州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健全一套机制、出台一个指导意见、制定一份责任清单、推行一张党建报表、开展一次党建述职”的举措。
【学校育人工作改革创新】杭州市教育局《四维共促,六措并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江干区教育局《构建“三原色”德育工作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滨江区教育局《律师进校园》3个区域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入选数量在全省各地市中居首位。市教育局开展杭州市第二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第十一届“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中国风古韵新诗词创作诵读大赛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行动系列主题活动,获杭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市教育局会同市检察院等单位组建“关爱成长、与法同行”检察官送法进校宣讲团,组织开展“法在心中”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网络大赛,吸引75000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普法校园行系列活动”项目入选杭州市“六五”普法十大亮点项目。深化“第二课堂”行动计划,189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111个第二课堂场馆;制定出台《杭州市第二课堂场馆德育副馆长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所有第二课堂场馆配备德育副馆长,推进“一馆一课程”建设。推进青少年社区俱乐部建设,全市社区青少年俱乐部建设数增至432家,全年俱乐部共报到38926人,开展活动3568次,参与青少年达106371人次。
【“美丽学校”建设行动入选市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十件大事】市教育局面向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美丽学校”建设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包括“童画我心目中的美丽学校”创意绘画比赛、“寻找美丽学校的最美表情”主题摄影比赛、“讲述身边的美丽故事”征文活动、“小小强”美丽学校采风活动和“陶醉美丽学校”中小学陶艺大赛等六项活动。600余所中小学校师生参与活动,收到绘画和摄影作品5000余张,征文2000余篇,陶艺作品581件(组),100多万人次通过微信参与评比,评出各类获奖作品1253件,200余件优秀作品分别在动漫馆和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出。市教育局委托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50所重点培育学校集中开展中期视导,确立50个美丽学校建设工作专项课题,引领学校科学创建。12月,“美丽学校”建设行动入选2015杭州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成为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美丽中国”“两美浙江”和“美丽杭州”战略的生动实践。
【名校集团化战略内涵发展】杭州市教育局直属高中教育集团规模进一步壮大,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与钱江校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玉泉校区与丁兰校区分别组建杭州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和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桐庐中学加入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和桐庐县分水高级中学组建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桐庐叶浅予中学与西湖区公益中学合作办学。西湖区打造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做法,4月获时任省委常委龚正批示要求总结推广。江干区打造新教育共同体,10月《师范类“院校合作”破解基础教育难题》被新华社内刊采用,并获中央领导批示。拱墅区打造“学校发展群”,实施优势互补、品牌共生。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市教育集团已从2004年的28个发展到322个,数量上增加11.5倍,成员单位扩大了15倍以上,主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面达79.69%、幼儿园名园集团化覆盖面为71.19%。
【九区教育一体化顺利推进】大江东教育快速融入主城区,2015年开始,主城区与大江东招生实行一体化,大江东首次纳入市区中考招生;大江东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与主城区学校结成互助共同体。萧山、余杭两区与主城区首次试行省一级普高双向等额招生,8所学校共完成双向招生384人。主城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积极领办、承办四区学校,上城区崇文实验学校与萧山世纪城万科校区正式签约合作办学,上城区天长教育集团到余杭区临平新城组建杭州天长教育集团余杭世纪小学,下城区青蓝小学与余杭崇贤小学组建青蓝崇贤教育集团,拱墅区文澜中学在余杭区海创园参与举办蔚澜学校,大江东“一普一职”规划布局基本完成,明确由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市中策职校分别领办。
【学校章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杭州市以“一校一章程一规划”为核心,以法治示范校创建为抓手,以“律师进校园”为新平台,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推动学校加强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学生会、家委会等制度建设,完善自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努力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2015年9月,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杭州市教育局的《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创新典型案例,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案例优秀奖。截至2015年底,全市722所公办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已有708所制定章程,通过主管教育部门核准并向社会公布,占比达98%。杭州市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46所,其中入列国家级1所、省级13所,在“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中领跑全省。
【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健康发展】成功举办杭州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全市共有93所中小学和8所幼儿园的2471人参加比赛。推进二区(江干、西湖)二校(学军中学、杭师大附中)与国外知名足球俱乐部合作,西湖区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全市有16所中小学入选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2所中小学成为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杭州籍新生表现领跑全省,总成绩平均分和合格率蝉联设区市榜首。
【省教育现代化区、县(市)创建】随着全市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任务基本完成,各区、县(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教育改革步伐,全面开展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工作。根据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和工作任务,全力实施教育经费保障、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优质均衡、教育内涵提升等五项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绩效考核、督导检查和宣传交流等保障措施。5月,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浙江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总计13个,杭州上城、下城、拱墅、江干4区榜上有名。
【教育对口支援】杭州市第八批第一期援疆教师圆满完成任务回杭,第二期12名援疆教师于8月进疆,分别到阿克苏大学、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第四中学、第八中学、第二小学、第四小学挂职支援。积极开展“杭派教育”展示活动,组织杭州市专家、名师赴阿克苏进行学前教育专场交流、特级教师学术报告交流和高考研讨交流等。9月7日至8日,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家军率浙江党政代表团赴阿克苏考察调研浙江省援疆工作,实地察看杭州援建的高中数学青蓝工作室、远程互动教室等教育援疆项目,给予充分肯定。11月,在2015年浙江省援疆人才传帮带创意大赛中,杭州市援疆教师刘昀、郑虹分别获得优秀导师一等奖、二等奖。市教育局组织7名第六批援疆“双语”培训支教教师赴新疆阿克苏工作,组织高中数学、化学、地理学科的骨干教师赴青海省海西州进行支教;根据山海协作工程社会事业领域合作项目的安排,组织高中数学、历史、英语、物理4个学科的特级教师、名师赴衢州送教;组织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9个学科的特级教师、名师赴贵州省黔东南州进行讲学交流;举办第十一期特级教师支教培训班,来自萧山、余杭、富阳、建德、桐庐、临安、淳安等三区四县市近50名农村美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
二、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概况】全市幼儿园910所,在园幼儿(含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1.34万人,教职工3.82万人。其中学前三年在园幼儿30.4万,比2014年增加2.29万人;小班在园幼儿10.2万人,增加9289人。全市3~5周岁杭州市户籍幼儿入园率98.76%,全市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98.2%,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78.6%。
【幼儿园等级评估】市区新评定行知幼儿园婺江园区等甲级幼儿园(园区)27个,累计232个。杭州市萧山区河庄中心幼儿园等22所幼儿园(园区)被认定为浙江省二级幼儿园;杭州市培红幼儿园亲亲园区等20所幼儿园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全市省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7.3%,其中省一级、省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75%。
【学前教育创强】经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认定,百丈镇、太湖源镇、分水镇、大洋镇、姜家镇、大墅镇、左口乡成为2015年杭州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4月,市政府命名临安市为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县(区、市),淳安县、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杭州市学前教育合格县(区、市)。全市杭州市学前教育强县(区、市)10个、合格县(区、市)4个;92 %的乡镇(街道)成为学前教育达标乡镇(街道),其中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占70 %。
三、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概况】全市共有小学443所,在校学生52.45万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43所,在校学生21.13万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特殊教育学校14所,在校学生1658人(主要是义务教育段学生)。其中民办小学12所,民办初中4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10.75万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6.71万人,占在读学生的 36.3%;其中全市新招收一年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约3.8万人。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三同步”建设】4月30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2015—2017年杭州市城区义务教育规划配套学校实施项目建设计划》,明确主城区三年开建105所学校的建设任务,至2020年全部建成,确保配套学校(幼儿园)与住宅小区“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原则落地落实。全年小学、初中竣工11所,在建24所。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推荐,全市共有55所中小学申报,经评选产生第二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26所。组织全市第二次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复核与认定工作,经实地核查、集中评议、公示,对2010年认定的78所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复核认定63所,新认定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25所,全市共创建88所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举办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动员会和第八、九次“轻负高质”联系学校现场会,组织初中校长暑期学习班、小学校长深化课程改革学习会和小学“零起点”教学研讨会,全面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初三“后三分之一”学生学业成绩抽测和学生体能素质测试,引导学校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继续委托上海教科院组织开展市区初中学校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家长满意度调查,有效监控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善家校关系。组织开展艺术素养监测,每个区、县(市)随机抽取5所学校(3所小学、2所初中学校,其中城镇1所小学、1所初中;农村2所小学、1所初中),每所学校随机抽取相关年级2个班级各30名学生,分别进行美术和音乐测试,对前6位的区(县、市)和成绩优秀的学校予以通报。
四、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概况】杭州市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75所,在校生11万人,专任教师9630人。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丁兰校区顺利启用并开始招生。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99.7%,高中教育优质覆盖率86.36%,普职招生比约为52: 48,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改革完善市区各类高中招生政策和实施办法,继续实行网上填报志愿、网上评卷、网上查分、网上直播录取的招生办法,确保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市区提前自主招生仅保留省一级重点中学和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招收保送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提前自主招生两类,保送生招生比例由40%提高到50%,两类提前自主招生共录取9000余人。特长生、部分特色班、中外合作班的招生调整到中考后集中统一招生的提前批进行,按照学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术科(专业水平)测试成绩等按一定权重组成考核总分进行录取,共录取868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首次纳入主城区高中一体化招生,主城区与萧山余杭两区优质高中成功试行双向定额招生,八区高中招生一体化迈出成功一步。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展】杭州市持续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适应高考招生综合改革,在积极探索并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师资、场地、生源等实际,全面开展必修分层走班教学和选修分类走班教学。完善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优化学生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完善走班教学下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变革。通过研讨会等形式,总结、交流、分享各校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教学安排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扎实推进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指导学校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督促学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并按规范程序做好评定及记录,确保评价过程公开民主,评价结果真实可信。
【省特色示范学校创建】杭州市积极参与浙江省开展的新一轮以课程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2015年,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杭州第四中学、杭州市源清中学、萧山中学、余杭第二高级中学、富阳第二中学共8所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杭州第九中学、杭州第十一中学、杭州市夏衍中学、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杭州市瓶窑中学、淳安县汾口中学、富阳区新登中学、富阳区场口中学、临安中学、临安市於潜中学共12所学校成为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至今,全市已有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16所(含杭州外国语学校),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18所。杭州市拥有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占全省一级示范校的21.9%,居全省之首。
五、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概况】杭州市独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45所(不含技工学校),其中职高32所、普通中专 7所、成人中专6所。在校生7.0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及成人中专非全日制学生),专任教师 5006人(不含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62.41%(双师型教师须具有中级职称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以上)。2015年中职“五年一贯制”、“3+2”教育班提前自主招生比率提高到50%,共招收1070人,中等职校提前自主招生共6920人。全市现有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4所,共有市级及以上示范专业7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6个)。全市新增省级实训基地2个,累计市级及以上实训基地62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39个)。7月,经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财政厅共同考核,杭州市获得“2014年度职业教育发展优秀单位”的称号。
【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杭州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并召开全市职业教育电视电话会议。根据会议精神,杭州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杭州市职业教育工作重点任务分工安排》,为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中等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根据省厅课改总体部署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杭州市多维度推进选择性课程改革。5月,市教育局出台《杭州市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配套出台“选课制”、“学分折算制”、“导师制”三个实施细则。9月,以杭州市6所省级中职课改试点学校为龙头,全市34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进选择性课改,形成区市县联动、区域推进、同步实施的课改格局。
【现代学徒制国家级改革试点】9月,杭州市向教育部申报“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成为全国17个以地级市为单位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尝试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学徒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部分试点学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成型并显现特色,如中策职校的“中职烹饪专业双轨制滚动式”全新学徒培养模式,西湖职高的“塔型学徒制”的育人模式。
【中职师生技能竞赛】2015年杭州市中职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成绩斐然:杭州技师学院选手杨金龙摘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助力中国代表团实现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杭州市获得9金15银12铜,西湖职高作为浙江省代表参加国家级一类竞赛荣膺“六连冠”;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及“面向人人”赛中,杭州市共获得32金39银45 铜,并在首次开赛的“面向人人”赛类别上,以总分898.55分遥遥领先于其他11个地市,名列榜首;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大赛7个赛项中共获得5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位教师荣膺浙江省技术能手。
六、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概况】在杭全日制普通高校共39所,在校生(含研究生)47.56万人。其中,部、省属高校33所,在校生(含研究生)40.19万人;市属高校6所,在校生(含研究生)7.37万人。杭州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43%。
【市属高校内涵发展】继续推进市属高校内涵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对立项建设的15个市级重点学科、5个重中之重学科、10个重点实验室、5个重中之重实验室、10个重点专业、10个特色专业、6个重点实训基地,进行年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落实建设经费1315万元。围绕信息类专业继续开展市级精品课程建设,专项扶持一批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精品课程,共立项建设精品课程25门,每门扶持经费2万元。对市属高校2015年度获得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组织申报审核,并会同市财政按国家、省部下拨经费给予1∶1的比例配套,共落实配套经费1836.5万元。
【市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扶持市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六项计划,完成年度西湖学者、西湖鲁班的评审工作,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完成优秀中青年教师赴海外研修人选的申报评审工作,支持1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赴海外研修;完成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学名师、优秀创新团队的年度检查工作。2015年度共投入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扶持经费342万元。
【全面推进市属高校产学对接工作】立项建设特需专业15个,中高职衔接示范专业5个和培育专业5个,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0个,技能名师工作室30个,示范性职工培训中心10个,优秀中青年教师进企服务70人。市教育局建立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网络服务平台,成为高校、企业、行业以及有关部门及时发布需求信息和服务信息的重要载体。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整合高校、企业、行业、园区及政府资源,多途径、多形式组建一批产学合作组织。市教育局和市国资委建立推进市属高校与市属国企合作协同机制,组织16家大型市属国企与市属高校建立结对关系。各市属高校分别推出1-2个二级学院进行校企合作重点突破,为市属高校整体推进应用型建设积累经验、提供样本。12月,举办首届市属高校科技成果推介会,共7项科技成果进行转让签约, 3个科技合作平台进行合作签约。此类推介会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
【加强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管理】4月,对杭州师范大学、杭州江南专修学院等9个举办自考全日制助学机构进行2014年度的综合评估工作,核定2015年招生计划数。对16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和5个社会组织进行2014年度检查初审,其中15所学校和5个社会组织初审合格并通过市民政局的年度检查。9月,对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工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学校开学工作情况、校园安全稳定情况、网络舆情管理、年初综合评估问题整改及学校发展重大隐患问题研究处理情况等。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市领导联系学校并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市领导联系学校并作形势政策报告制度。举办“最美大学生”何俊斌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宣传活动,会同团市委举办“美丽杭州·美丽学校·美丽大学生”微视频创作大赛。
七、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概况】杭州市成人教育以打造智慧培训为目标,以杭州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提升成人教育品质,基本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全市已有5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省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有15所成校成功创建为省标准化成校,省标准化成校达166所。认定10个杭州市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0个。积极鼓励支持民办培训业发展,全市有文化类民办培训学校507 所。
【“百姓学习之星”评选】市教育局组织各区、县(市)教育局及有关单位积极参加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开展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评选。富阳区推荐的倪庆风,被评选为2015年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全国十强);开发区推荐的曹红星,被评选为2015年“百姓学习之星”(全国百强)。开展2015年杭州市“百姓学习之星”评选,认定上城区孙新宝等20人为2015年杭州市“百姓学习之星”。
【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杭州市积极扶持家政培训基地建设,上城区社区学院等24所学校(其中社区学院4所,乡镇成校10所,2所培训机构)被确认为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学校,入选数量在全省地市中居首位。指导开展家政服务培训,总结宣传典型案例,树立一批杭州家政培训品牌,满足社会对家政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2015年家政培训主要专业有老年护理、烹饪、婴幼儿护理、插花等,培训25638人次,基本满足社会对家政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
【市民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上线运行】2015年,市教育局启动杭州市民空中大课堂建设工程。该项目由杭州社区大学承建,以市民需要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旨在提供各类免费学习资源,满足市民各类学习主体学习需求,促进市民终身学习,促进社团学习,实现学有资源、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市教育局成立市民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市电大制订《市民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并积极推进。10月23日,在2015杭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上,杭州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空中课堂”正式启动上线运行。
【扫除文盲工作】继续开展新时期扫盲教育。3月份,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把扫盲任务43690人落实到各区、县(市)。开展扫盲工作调研,落实扫盲经费。指导做好脱盲学员的考试工作和扫盲档案的规范建设工作。全市全年脱盲52512人,完成任务数的119%。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在2013-2015年间实际脱盲152355人,其中16-55岁25106人,56岁以上127249人,文盲率从“六普”时的3.73%下降为1.97%。脱盲后全部完成户籍信息更新。
【双证制教育培训】继续推进杭州市主城区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市教育局将4100名培训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区,落实市财政性教育补助经费419万元。2015年,全市参加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学员达1.2万余人,其中11361人取得“双证”。 加上2010-2014年间已毕业的128463 人,近五年我市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实际毕业人数达139824人。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10月23日,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教育局等10家单位会同萧山区政府联合主办,启动杭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13个区、县(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根据市级层面的总体安排,全部举办了启动仪式,覆盖率100%。各地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系列讲座、视频课堂、文化才艺表演以及主题鲜明的比赛、征文、沙龙、论坛等形式,内容涵盖教育培训、文化传承、体育比赛、科普知识、环境保护、养生保健、科学生活、道德法制等方面,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全市各级层面在终身学习活动周期间推出的主要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达156项,参与市民10万余人次。
【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组织开展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评估认定工作,认定10个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完成“十二五”末全市建设50个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目标。
【开展城乡成人学校结对互助工作】全市共有8所社区学院,18所社区学校,62所乡镇成校参与城乡成人学校结对互助,提前完成了结对50对的任务,城乡成人学校互助共同体覆盖率达48%。结对学校实现师资资源、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科研资源的共享,共开展项目合作17个,赠送自编教材21套1320本,人员互访769人次,信息交流698条。
八、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概况】杭州市建有培智学校12所,聋人学校1所,工读学校1所,在校学生1658人,15所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辅读班16个,331所普通学校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2015年,进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卫星班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75%。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活动】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适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2729名已领证的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按户籍分解到各区(县、市),由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协同落实。送教上门的学生学籍由区(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网注册。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自2008年杭州市教育局制定出台《杭州市合格资源教室评估细则(试行)》、启动合格资源教室建设工作以来,全市迄今已建成213个资源教室,其中2015年新建53个。为规范资源教室建设工作,提高资源教室建设质量,提升特殊教育服务水平,市教育局于2013年印发《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评估细则(试行)》,推动全市示范性资源教室建设,首批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评估验收将于2016年5月起开展。
九、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概况】全面落实《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5-2017年)》,持续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全市实现市、区(县、市)、校三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所有公办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并通过教育城域网接入CERNET。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中小学千兆网络接通率达90%以上,百兆宽带到教室的达100%,基本实现中小学校无线网校园全覆盖。拱墅区成为全国首个区域中小学校实现万兆光纤接入的县级区。拱墅区、西湖区成为首批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主城区中小学校班级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率达到85%。杭州市图书馆数字图书资源通过杭州教育城域网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云实训”、西湖小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和拱墅区的教师网络研训进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先进典型行列并被通报表扬。在“融合、创新、乐享、应用”的总体框架下,市教育局全年共举办10次杭州市智慧教育“融·创”学习共同体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理念引领,先行企业介绍产品、讲解方案,典型学校交流项目思路和经验,累计参与1100余人次 。全力打造智慧教育电子政务体系,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提供涵盖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互动交流、效能监察等范围的41项电子政务服务事项。首次进行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学业负担和满意度问卷网上调查工作。上城区获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特别实践奖。
【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在“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学校”创建基础上,市教育局启动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工作。首批共有55所学校通过立项审核,开展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工作;50所学校通过杭州市第一、二批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和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学校的成果鉴定;全市累计完成105所智慧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29所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开展省级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创建工作。交通职高、电子职校、临平职高、萧山三职、萧山四职入选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示范学校,财经职校(原江滨职校)和拱墅职高入选浙江省第二批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学校。
【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5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展览会召开】10月24日-25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省教育厅、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杭州市教育局、《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滨江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2015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果展览会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杭州市组织12家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特色单位和学校组团亮相,围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实现教育管理与信息互联互通、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等方面进行展示和经验交流。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期刊《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第20期(总第359期)推出杭州专刊,通过会场同步发放。10月22日、23日杭州日报连续专版报道大会盛况和杭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向来自全国的与会者和杭州市民宣传杭州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实践和发展目标。
【杭州教育电子地图平台建成】市教育局积极打造杭州教育电子地图平台,完成教育电子地图的地理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并投入应用。共采集在杭各级各类教育机构3084个,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行政机关及其下属单位等,提供地理位置(GPS)、地址、名称、邮编、网址和电话等信息,为公众提供便民查询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名师公开课”项目继续开展】杭州市中小学“名师公开课”项目由市教育局与文广集团、杭报集团、华数传媒集团、杭州电信公司共同打造,旨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媒平台优势,发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作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民生普惠。该项目将中小学课堂教学与电视、网络紧密联结,自2013年下半年起,每周六、日通过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同时通过互动电视、ITV电视机、PAD、PC等多种终端和平台轮播、点播、回放,多渠道向公众免费提供优质公共教育产品。课目的录播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同步,授课教师从省特级教师、省市教坛新秀、市名师及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中选拔,并配备专家指导,采用“同课异构”方式,通过不同的教学风格演绎,满足学习者的可选择需求。2015年,完成语文、科学、数学、英语四个科目共220节公开课的拍摄、制作和播出。截至2015年12月,累计录制播出512节公开课。同时进一步拓展项目内涵,在“课堂实录(同课异构)”基础上,启动微课学习、名家讲堂、家长学校等子栏目建设。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覆盖中小学】市文广新局联合市教育局开展“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覆盖中小学”项目,旨在将公共数字图书资源送进学校,送入乡村,缓解偏远地区教育资源贫乏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该项目通过建立网间专用通道,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与杭州教育网互连互通,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能够免登录共享杭州市(少儿)图书馆数字图书资源。杭州教育网同步更新1400种基础教育类数字期刊,新增文章77万篇。该项目得到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的批示肯定:“这件事很有意义,要办好”。
【普通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创新实验室建设以学科核心观念、思想和方法为指导,恰当配置和使用仪器设备和技术,组织开展研究性教与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2015年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共申报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25个,涵盖物理、生物、化学、通用技术、机器人、3D建模、影视和移动互联应用等多个领域,落实省资助经费572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595万元,累计建设资金达1637万元。
十、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概况】深入贯彻落实《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2017年)》(市委办发〔2015〕41号)和《杭州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杭政办函〔2014〕115号),积极推进师生海外交流、海外人才引进、中外合作办学、涉外教育服务、汉语国际推广和国际学术交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聘请工作的通知》(杭教办〔2015〕3号)、《关于实施新一轮“百校结对”行动计划的通知》(杭教办〔2015〕4号)、《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加快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通知》(杭教办〔2015〕9号)、《关于开展杭州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创建工作的通知》(杭教办〔2015〕10号)等系列配套政策。8月,市城市国际化教育推进专业委员会(简称市国际化教育专委会)成立,由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牵头,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11月,杭州加入亚洲协会全球城市教育网络(GCEN),成为继上海、香港之后中国第三个加盟城市。市教育局全年组织局机关和直属学校(单位)出国(境)交流团组40个,全市共组织出国(境)交流团组185个。下半年起,市教育局全面推进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和教育国际化示范校创建工作。首批入围杭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立项项目40个,入选杭州市教育国际化示范校建设学校30所,12月,通过“杭州发布”、“杭州教育发布”两个微信平台面向全市开展“喜迎G20 我心目中最具国际范儿的学校”网络展示与投票活动,在全市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领跑、示范、带动作用。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杭州汉基、杭州世外、杭州娃哈哈三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先后于2月4日、2月12日、7月24日获得省教育厅行政许可正式开办,加上原有的杭州国际学校和杭州日本人学校,全市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总数达5所,为来自近50个国家的600余名外籍学生提供国际课程学习。来自英国的杭州汉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校长潘和平(Richard Gideon Pratt)获得2015年度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奖”。杭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面向境外学生开放,有近800名外籍学生、2000名港澳台学生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随班就读中国课程。
【海外名校落户杭州项目扎实推进】之江度假区国际学校项目明确“筑巢引凤、定制建造、租赁合作”的办学方式,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共同召开项目座谈会,编制办学方引进条件及方案,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余杭区政府与狄邦投资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合作,于1月签约引进2014年全英“最佳私立学校”——英国国王学院学校(King’s College School, Wimbledon)参与杭州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办学。国际教育园总用地面积176.8亩,计划内设民办幼儿园、民办中小学、民办高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国际学校)等4所相互独立但协同运作的全日制国际化学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有序推进】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1个(在杭高校53个,市属高校10个,高中段学校8个)、机构3个(与台湾地区合作的桐庐县小荧星幼儿园、与香港合作的浙江开明艺术文化培训学校、浙江科技学院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德国西海岸应用科技大学在安吉合作举办的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高中段学校8个中外合作课程班2015年共招生536人,在校生总数1422人。7月8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签约共建开展全日制四年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已向教育部提交申请,争取在2016年实现市属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
【教师海外研训】继在美国肯恩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州农机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学院建成4个海外师训基地之后,杭州市教育局与加拿大BC省高贵林教育局于8月31日签订杭州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协议,全市市级海外师训基地增至5个。2015年,市教育局共组织6个中小学学科培训团共148人分别赴英、美、加及新加坡开展研修活动,组织2个中小学干部培训团共43人分别赴英国、澳大利亚开展研修活动。全市共有269名教师赴海外参加研修培训。教师海外培训项目不断推进,突出学科专业提升,侧重问题导向,注重驻校观摩,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干部、教师的国际视野、业务素养和治理能力。
【友校结对】2015年,全市新结友好学校155对,全市中小学结对的境外学校总数达542对,有境外结对学校的中小学校占比达29%。2015年,市教育局共接待台湾地区、德国、美国、韩国、加拿大、日本13批教育交流团,组织集中结对达44对。全市共有788 名教师,2721名学生赴境外交流访问。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入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评选的中美千校携手项目首批示范学校,是全省入选的唯一一所基础教育学校。杭州学军中学、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文澜中学、崇文实验学校、求知小学、长江实验小学、求是教育集团(总校)共8所学校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千校结好特色学校,加上首批入选的7所学校,入选数占全省获奖学校总数的30%。
【“校校有外教”工程】2015年,市教育局直属高中聘请外籍教师59名,全市中小学聘请外籍教师共计254名。市教育局对聘用外教的直属学校实施专项补助的标准从每名外教一年10万元提高到12万元。全市聘有外教高中段学校38所,比例达36%。市属高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113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7月,市教育局促成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与韩国驻沪总领事馆签订韩语教育援助项目执行协议书,引进专职韩语教师开设韩语选修课程,深入开展韩国文化交流活动。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成为浙江省内第一所在韩国驻沪总领事馆资助下开展韩语教育援助项目的学校。
十一、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概况】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含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不含技校、成人中专)有专任教师8.64万名,市属普通高校有专任教师3934名。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为93.51%、98.15%、95.85%。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含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不含技校、成人中专)共有专任教师8.64万名,市属普通高校有专任教师3934名。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为93.51%、98.15%、95.85%。全市中小学高级、中级职称比例分别为16.42 %、53.64%。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2.41%。继续通过评选表彰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激发教师荣誉感、责任感,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2015年评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省教坛新秀38人,省第四届师德先进个人11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10人,市优秀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300人,系统优秀教师、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260人,市第三届师德先进个人60人,市首批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50人。
【师风师德建设】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以培育“四有’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年”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实行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万名好人进校园”、最美教师巡讲团等主题巡讲活动,传播弘扬教育正能量。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联合主办“弘法治·展师德”杭州市教职工演讲比赛,将普法宣传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展示基层教师遵纪守法、恪守本分、以身立教的良好风貌,推动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9月至12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杭州文广集团、杭报集团联合主办第四届“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征集、宣传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塑造杭城教师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经过广泛推荐、专家评议、情况核查、微信投票、媒体公示、评委会审核等程序,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谢文琴等10名教师入选本届十佳。
【有偿家教专项治理工作】7月,市教育局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在全市开展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工作。暑期开始,市教育局在各地各校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进行专项督查。由市教育局相关处室和各区、县(市)教育局相关科室组成的两级督查组,按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对被举报学校和教师逐一进行督查。全年共接到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举报线索51起,其中5名教师被查实存在有偿补课行为,分别由教师所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解聘、免职、警告处分、通报批评等处理。
【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继续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多元驱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亮点纷呈。如上城区创设名师工作坊等工作机制,通过项目制运作方式发挥骨干教师辐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普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淳安县构建区域联盟,实现教师在联盟内学校和跨联盟学校之间交流,并实行联盟捆绑考核。各地积极探索教师交流保障和激励机制,出台财政经费保障和人文关怀柔性政策,确保教师流动顺利实施。2015年,全市实际交流教师校长数为1930名,其中普通教师1339名、骨干教师452名、校长139名,实际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的21.32%。7月,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师校长交流工作专题会议,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推广。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杭州市全面落实每位教师5年一周期360学时的培训总任务。市本级按照教师工资总额3%的要求,超额安排培训经费1109.24万元;学校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用于教师培训,达549.44万元;市教育局安排专项教师培训经费达257.84万元。 2015年,全市平台注册教师共82957人,教师人均完成培训82.90学时,90学时集中培训完成率达19%,教师人均自主选课51学时,自主选课后实际参训率达98.7%。按要求遴选组织教师参加省培计划822人、参加国培计划330人,两项合计完成率达99.7%。6月,启动于2009年的“杭州市第二轮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圆满结束,502名培养人选完成各项培训任务,顺利结业。该工程实施6年来,取得一系列成果:42名培养人选入选浙江省第十、十一批特级教师,占杭州市入选特级教师总数的65%;31部个人或集体撰写的专著通过出版申请,目前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8本。据不完全统计,“名师工程”实施期间,学员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489个,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488项,论著出版(发表)1431本(篇),市级及以上论文获奖1093篇,讲学送教4740次,市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40人次。
十二、改善办学条件
【改善办学条件概况】杭州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286.38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37.47亿元(包括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237.13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0.23亿元)。市本级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59.45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41.72亿元(包括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41.5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0.07亿元)。全市普通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支出1.72万元,普通初中生人均教育经费支出2.50万元,普通高中生人均教育经费支出3.19万元,职业高中生人均教育经费支出3.22万元。继续实施教育帮扶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加大对农村教育设施设备、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中小学、幼儿园建设】2015年,杭州市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3所(中小学28所、幼儿园44所、其他学校1所),新增学校用地面积13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5.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9.95亿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建设项目332个,当年竣工校舍建筑面积134.23万平方米,在建面积214.1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6.4亿元。新增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3所,累计625所,覆盖率91.11%;新增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169所,覆盖率91.14%。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原江滨职校)、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丁兰校区、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新建项目竣工。杭州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临安中学(迁建)等2所学校(校区)开工在建。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杭二中萧山分校、杭高大江东分校、中策职校康桥新校区、中策职校大江东分校、交通职高笕桥新校区、塘栖中学(迁建)等7所学校(校区)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拓宽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办学空间,推进杭州第四中学国际部二期、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葵巷校区整体改造项目二期工程、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教学综合楼和体艺活动中心等单体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
【学生资助工作】杭州市构建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认真履行“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承诺。2015年全市“奖、助、贷、免、补”各类资助金额共计7.57亿元,获得资助学生331.86万人次。其中:全市义务教育段近70.26万名学生免杂费、课本费及作业本费3.91亿元;12.95万人次农村寄宿制学生享受免住宿费0.3亿元;2.73万人次享受营养改善计划0.17亿元; 中职14.93万人次学生享受免学费1.56亿元;通过教育资助券、国家助学金等形式资助(奖励)20.24万人次学生1.63亿元。
【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继续实施杭州市“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市教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学校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管理和督查工作,督促学校加强管理,确保校园饮食安全。2015年全市中小学校844所,建有食堂927个,就餐学生数88.32万人,其中48所学校由企业配送午餐,涉及学生数3.95万人。全市投入约1.33亿用于改善饮食安全硬件条件,86.52%中小学食堂安装视频监控。配送午餐企业厨房安装监控屏到校园、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以及直饮水工程均实现全覆盖。学校食堂A、B等级达83.82%,品牌超市占比达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