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在选修课中播撒美学种子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美术组教师打造新型美术课

来源:浙江教育报(2021-6-4)  发布日期:2021-06-08 14:29  浏览次数:

一叶龙舟载着3枚小粽子在波涛中翻腾;一颗超新星转生成了一个鸭蛋;忙碌的国际机场到处都是转运的货物和来往的旅客………这一幕幕橡皮泥定格动画都出自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学生之手,学生们在美术设计课上编剧本、做道具、当导演,创作定格动画。

除了制作定格动画外,该校学生还可以选择体验国画、西画、手工。手绘的水彩明信片、画满山水花鸟的油纸伞、自主设计的帆布包和帆布鞋……小艺术家们形形色色的作品摆满了美术教室和学校里的展示角。或因为兴趣,或因为好奇,该校每名学生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喜爱的美术选修课,在不同的美术教室中体验艺术之美。

“统一”变选修:一场美术课改革

学生在国画课上领略水墨风情;在设计课上创作定格动画;在西画课上体验速写、素描、水彩画;在手工课上做香囊、做纸雕,甚至还能跟着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技艺的立项人学习风筝制作……2019年9月,高新实验学校美术组教师们进行了课程改革,美术组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划定方向,开设国画风雅、西画、立体手工、设计生活4门选修课程,由学生自行选课,目的是让他们能深入探究美术领域。

4门美术选修课以各专业教室为实践基地开展课程,所以4个美术专业教室的设计、装饰也各不相同:装饰西画教室的是临摹所需石膏;国画教室里,纸墨笔砚一应俱全,墙边的装饰柜里摆放着绘着花鸟的团扇等物;参加设计课的学生则人手一台PAD,用于绘画设计……这些不同的装饰和安排都出自高新实验学校美术教师之手,教师们意图利用这些装置和布置,让学生沉浸式地体悟美学,感受艺术之美。

“选修课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师处体验各家所长,感受前所未有的乐趣和成就感”高新实验学校美术课程负责人王小平表示,美术选修课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益处,“教师能从兴趣爱好中衍生出更多的创新意识,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实施一年多来,选课秒杀成了一道风景线,课堂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美术课堂成为师生都乐于参与的学习共同体。

除了选课走班,高新实验学校还实行美术轮班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师王瑞琦表示,学生选课是分方向的,但是初中美术教育不应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全校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体验各类美术知识外,也会在不同学期实行班级互换,让学生体验其他方向的美术知识。美术组4名教师来自4个不同的美术专业,正好涵盖初中美术课本的知识要求,并且有了专门的美术授课方向后,教师授课内容能比书本上提到的更深入、更丰富,也更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课时延长:美术也能连上2节课

伦勃朗、拉斐尔、达·芬奇、弗里达·卡罗……教授西画课的王瑞琦正在给初二学生上人物水彩课,并为学生一一展示艺术家的自画像,“他们把自己的鼻沟纹、额头纹都画出来了,很写实”“毕加索的自画像很抽象、很有个性”。学生们听得认真,王瑞琦也越讲越深入。

“尝试画自画像能近距离感受艺术家,而且通过观察自己,能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特点,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改变。”她向记者解释自己将自画像作为西画美术课重点的初衷。十几分钟的理论学习和指导后,就是学生的实践专场。学生先用铅笔起稿勾线,再用水彩上色,在之后的50分钟左右时间里,学生们沉浸在自己的画作中,下课铃响起时也不愿离开座位休息。

“传统的美术课,教师大概讲授15分钟,学生画20分钟,最后收拾一下画具就结束了。”王瑞琦说。如果按照正常课时,40分钟的美术课很难让学生产出完整作品,学生上课体验较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术课,也为了在课内能完成作品,不占用课外时间,美术组教师特向校领导申请了连上2节美术课的请求。没想到,这一在中学里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要求,竟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认可,在与信息技术课协调后,美术课程改为了两节连上,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学习时间。

多元美育:美术课不只有绘画

这样的美术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初二学生季佳玥在这一节西画课里第一次完成了一幅自己的肖像画,她表示每周一次的美术课调剂了焦躁的学习生活,而老师对美术名家的介绍也让她有了新收获,“我对课上讲的传奇女画家弗里达很感兴趣,她的眉毛和我很像,很亲切,我课后想去了解她,看她的其他画作”。而有素描基础的赵立扬绘画时则充满自信,他说:“我从五年级就开始学习画画了,我觉得现在的美术课跟以前相比更讲究细节。”热爱绘画的他在课后也会拿着自己的速写本向王瑞琦讨教绘画技巧。

王瑞琦曾回忆课程改革后自己上的第一堂素描课,教学生透视,让学生画正方体。“对美术教师来说,新改革的美术课比以前的美术课难,有功底的学生和没功底的学生会差很多。如何既能讲授美术知识,又能平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是我要考虑的重点。”她说。后续她也曾复盘调整课程,认为课程设置不需要太专业化,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鉴赏力,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之后,她的课程设置更加多元,也更有趣:给学生讲建筑,带他们欣赏建筑师高迪的作品,让学生用水彩画房子;给学生讲博物馆,介绍博物馆和其中的作品,还提到艺术衍生品,带学生用石塑黏土做艺术冰箱贴等等。学生也对课堂和自己的作品充满喜爱和自豪。王瑞琦指着贴在黑板上的形形色色的冰箱贴笑着说:“好多学生都来问什么时候可以把作品带回家,可以炫耀炫耀。”

除了课堂教学,王瑞琦和其他美术教师还会连接课内课外,借助杭州的地理文化优势,向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美术展。“比如之前的安格尔展,美院每年的毕业展。”王瑞琦说,“关于美育,课堂上能做的是引导,让学生对艺术有很正的认识,看到作品不只是谈美的丑的,还能了解美术史、知道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时教他们深层的理念上的东西,让学生以后接触美术时也能有自己的领悟。”


滨江:在选修课中播撒美学种子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美术组教师打造新型美术课

来源:浙江教育报(2021-6-4)  发布日期:2021-06-08 14:29  浏览次数:

一叶龙舟载着3枚小粽子在波涛中翻腾;一颗超新星转生成了一个鸭蛋;忙碌的国际机场到处都是转运的货物和来往的旅客………这一幕幕橡皮泥定格动画都出自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学生之手,学生们在美术设计课上编剧本、做道具、当导演,创作定格动画。

除了制作定格动画外,该校学生还可以选择体验国画、西画、手工。手绘的水彩明信片、画满山水花鸟的油纸伞、自主设计的帆布包和帆布鞋……小艺术家们形形色色的作品摆满了美术教室和学校里的展示角。或因为兴趣,或因为好奇,该校每名学生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喜爱的美术选修课,在不同的美术教室中体验艺术之美。

“统一”变选修:一场美术课改革

学生在国画课上领略水墨风情;在设计课上创作定格动画;在西画课上体验速写、素描、水彩画;在手工课上做香囊、做纸雕,甚至还能跟着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制作技艺的立项人学习风筝制作……2019年9月,高新实验学校美术组教师们进行了课程改革,美术组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划定方向,开设国画风雅、西画、立体手工、设计生活4门选修课程,由学生自行选课,目的是让他们能深入探究美术领域。

4门美术选修课以各专业教室为实践基地开展课程,所以4个美术专业教室的设计、装饰也各不相同:装饰西画教室的是临摹所需石膏;国画教室里,纸墨笔砚一应俱全,墙边的装饰柜里摆放着绘着花鸟的团扇等物;参加设计课的学生则人手一台PAD,用于绘画设计……这些不同的装饰和安排都出自高新实验学校美术教师之手,教师们意图利用这些装置和布置,让学生沉浸式地体悟美学,感受艺术之美。

“选修课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师处体验各家所长,感受前所未有的乐趣和成就感”高新实验学校美术课程负责人王小平表示,美术选修课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益处,“教师能从兴趣爱好中衍生出更多的创新意识,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实施一年多来,选课秒杀成了一道风景线,课堂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美术课堂成为师生都乐于参与的学习共同体。

除了选课走班,高新实验学校还实行美术轮班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师王瑞琦表示,学生选课是分方向的,但是初中美术教育不应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全校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体验各类美术知识外,也会在不同学期实行班级互换,让学生体验其他方向的美术知识。美术组4名教师来自4个不同的美术专业,正好涵盖初中美术课本的知识要求,并且有了专门的美术授课方向后,教师授课内容能比书本上提到的更深入、更丰富,也更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课时延长:美术也能连上2节课

伦勃朗、拉斐尔、达·芬奇、弗里达·卡罗……教授西画课的王瑞琦正在给初二学生上人物水彩课,并为学生一一展示艺术家的自画像,“他们把自己的鼻沟纹、额头纹都画出来了,很写实”“毕加索的自画像很抽象、很有个性”。学生们听得认真,王瑞琦也越讲越深入。

“尝试画自画像能近距离感受艺术家,而且通过观察自己,能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特点,也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改变。”她向记者解释自己将自画像作为西画美术课重点的初衷。十几分钟的理论学习和指导后,就是学生的实践专场。学生先用铅笔起稿勾线,再用水彩上色,在之后的50分钟左右时间里,学生们沉浸在自己的画作中,下课铃响起时也不愿离开座位休息。

“传统的美术课,教师大概讲授15分钟,学生画20分钟,最后收拾一下画具就结束了。”王瑞琦说。如果按照正常课时,40分钟的美术课很难让学生产出完整作品,学生上课体验较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术课,也为了在课内能完成作品,不占用课外时间,美术组教师特向校领导申请了连上2节美术课的请求。没想到,这一在中学里看似不可能实现的要求,竟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认可,在与信息技术课协调后,美术课程改为了两节连上,保证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学习时间。

多元美育:美术课不只有绘画

这样的美术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初二学生季佳玥在这一节西画课里第一次完成了一幅自己的肖像画,她表示每周一次的美术课调剂了焦躁的学习生活,而老师对美术名家的介绍也让她有了新收获,“我对课上讲的传奇女画家弗里达很感兴趣,她的眉毛和我很像,很亲切,我课后想去了解她,看她的其他画作”。而有素描基础的赵立扬绘画时则充满自信,他说:“我从五年级就开始学习画画了,我觉得现在的美术课跟以前相比更讲究细节。”热爱绘画的他在课后也会拿着自己的速写本向王瑞琦讨教绘画技巧。

王瑞琦曾回忆课程改革后自己上的第一堂素描课,教学生透视,让学生画正方体。“对美术教师来说,新改革的美术课比以前的美术课难,有功底的学生和没功底的学生会差很多。如何既能讲授美术知识,又能平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是我要考虑的重点。”她说。后续她也曾复盘调整课程,认为课程设置不需要太专业化,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鉴赏力,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之后,她的课程设置更加多元,也更有趣:给学生讲建筑,带他们欣赏建筑师高迪的作品,让学生用水彩画房子;给学生讲博物馆,介绍博物馆和其中的作品,还提到艺术衍生品,带学生用石塑黏土做艺术冰箱贴等等。学生也对课堂和自己的作品充满喜爱和自豪。王瑞琦指着贴在黑板上的形形色色的冰箱贴笑着说:“好多学生都来问什么时候可以把作品带回家,可以炫耀炫耀。”

除了课堂教学,王瑞琦和其他美术教师还会连接课内课外,借助杭州的地理文化优势,向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美术展。“比如之前的安格尔展,美院每年的毕业展。”王瑞琦说,“关于美育,课堂上能做的是引导,让学生对艺术有很正的认识,看到作品不只是谈美的丑的,还能了解美术史、知道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时教他们深层的理念上的东西,让学生以后接触美术时也能有自己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