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杭州教育年鉴
综述
【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市教育局通过实施普通高中跨区域跨层级集团化办学、跨区域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等政策,推进市本级及城区与“山区4县”(临安区、淳安县、桐庐县、建德市)、城西科创大走廊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杭州第十四中学青山湖学校投入使用,为临安区增加近1200个优质高中学位;协调核心城区知名义务教育学校,面向“山区4县”新组建跨区域教育共同体85个;推进大走廊内84所学校(幼儿园)名校集团化办学;110名城区优秀骨干教师到“山区4县”开展全职教育对口服务,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至年末,全市有中小学教育集团246个,成员学校596个,覆盖率72.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山区4县”覆盖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
9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杭州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围绕教育发展关键领域,提出红色根脉强基、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终身教育提升、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育共富城乡一体、教育数智改革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学生健康阳光成长、新时代教育强师、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12项行动重点工作任务。
【杭州市入选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2023年,杭州市入选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确定上城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为试点,每区遴选2所以上学校开展试点工作;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推进“一生一档”,动态生成学生的“数智画像”。12月,《杭州市教育局进一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优化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结果呈现、考试管理等质量评价体系。
【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678.90亿元】2023年,杭州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678.9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564.01亿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554.44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9.53亿元)。市本级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117.82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93.11亿元(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92.69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0.38亿元)。全市普通小学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2.88万元,普通初中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4.67万元,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6.70万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5.20万元。
【学生资助金额3.73亿元】2023年,杭州市构建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履行“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全市学生(含幼儿)获各类资助26.221万人次,金额3.73亿元。其中:学前教育段有幼儿6686人次享受保育费1472.28万元;义务教育段有学生3.28万人次享受营养改善计划3385.58万元,3.35万人次享受生活补助1039.74万元;普通高中段有学生4100人次享受免学费、代收费541.41万元,4461人次获国家助学金446.1万元;中职学生88人获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52.8万元,1124人次获市政府奖学金112.4万元,13.16万人次免除学费1.32亿元,7851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785.1万元;市属高校有学生3.99万人次享受奖学金和助学金1.63亿元。
【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9所】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连续4年被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完成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9所,新增学位9.44万个,建筑面积265.35万平方米,总投资184.38亿元,缓解部分区域入学(入园)紧张问题。
【教育治理现代化】2023年,市教育局以城市大脑2.0“智慧教育”综合场景建设为重点,推进数字赋能教育治理现代化。“智慧教育”通过业务数据回流、部门数据共享、专题数据清洗,推进教育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累计归集全市学生、教师、学校、入学预警、课后服务、校园健身等数据1.5亿条,保障教育数据有效共享和安全运行。“智慧教育”围绕上好学校难、学生健康成长、校园安全等群众关切问题,通过“迭代升级一批特色应用,创新建设一批破题应用,数字化场景。依托数字化能力,通过制度重塑、业务流程重构,完成构建“数智助学”“数智优学”“数智乐学”“数智护学”4个场景,建成“入学早知道、云上资助、家长执照、精准教学、问道名师、共享优课、心理晴雨表、护校安园、阳光厨房、课后服务、校园健身、第二课堂”12个标志性应用。通过融合“服务+治理”的理念,在浙里办建成“学在杭州”集成门户,为学生提供入学入园、网络学习、成长支持、安全防护、场馆引导等一站式数智服务;建成“浙政钉”工作台和“智慧教育”数字驾驶舱,构建多维度智能监测和管理体系,发挥数据的驱动效能,推动以数据为核心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
【教育系统国际交流合作】2023年,姐妹学校结对覆盖面扩大,杭州市中小学校有国(境)外姐妹学校857对。在全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重点—“十百千”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工程和“亚运姐妹校”中,有2个中小学重点国际交流品牌案例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8所中小学被评为国际交流工作坊,数量居全省第一位;33对姐妹学校入选省教育厅等4个部门“亚运姐妹校”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位。选派5名校长、4名园长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赴新加坡研修项目,组织青少年师生友好交流团到友城日本岐阜交流访问,组织代表队到美国和法国参加国际比赛。全年接待中国澳门教业中学、粤港澳大湾区师生代表团、首批中国香港高中公民科内地考察团、新加坡中学华文特选课程学生团和日本岐阜市市长柴桥正直代表团等团组访问杭州市学校。10月,“国际交流新愿景,专业合作共育人”中国杭州—芬兰奥卢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举行。至年末,杭州市有8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校生3072人。
【迪拜中国学校建设】至2023年年末,迪拜中国学校开设一至八年级共26个班,在校学生525人;教职员工86人,其中杭州选派教师52人、迪拜当地聘用员工34人。3月,学校接受迪拜知识与人力发展局组织的新办学校第一次等级评估,在47个评估项目中获优秀23个,总体评估等级为“Good”。10月,迪拜知识与人力发展局局长阿卜杜拉·阿勒卡拉姆一行访问杭州,就迪拜中国学校办学等事项进行交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14个】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杭州市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二等奖13个,占全省获奖总数的28%;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杭州市获奖成果均经过5年以上的实践,围绕课程实施、学教方式变革、立德树人、劳动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主题,涉及普通教育各学段、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探索立德树人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具有理论创新与实践推广价值。
【10所中小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23年,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公布2023年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名单,杭州市杭州第四中学、杭州市长青小学、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杭州养正小学、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学、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三小学、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杭州市临安区实验初级中学10所中小学校入选。市教育局开展学生军训商业化市场化问题专项整顿治理,加强学生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科学管理与指导,规范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秩序。全市124所高中学校(校区)7.77万名学生完成军训任务,87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按规定开展国防教育。
【教育品牌创建】2023年,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萧山区、富阳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2019—2023年,全市累计通过省级评估的区县(市)分别为10个和9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教育部办公厅首次发文认定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钱塘区、余杭区和临平区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市获评省现代化学校112所,其中幼儿园29所、小学36所、初中27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社区学校11所,总数比上年增加21所。全市区县(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平均分81.82分,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平均分81.35分,居全省第五位。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2023年,《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6月29日,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成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一体化建设联盟,签约结对学校247所。培育杭州市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先行区3个(临平区、钱塘区、临安区)、先行校50所,“思政课模范教师”“思政工作骨干”各100名。认定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100个,并在此基础上认定2023年度优质基地20个。12月21日,2023年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主题宣传暨现场教学活动举行,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作主题报告,全市各类代表近300人参加。
【教育对口帮扶】2023年,杭州对口帮扶地区涉及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14个地(市、州、区)、63个县(市、区)。杭州教育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1人、西藏自治区2人、青海省9人,对口帮扶四川省广元市49人、甘孜藏族自治州129人,省内山海协作衢州市5人、丽水市5人、舟山市5人。接收28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教师到杭州跟岗锻炼2个月,接收34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骨干教师在杭州学习2个星期;在杭州开设对口支援教师培训班10期,接收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广元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衢州市等地教师430人。市教育局牵头促成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广元市剑阁高级中学结对,新增阿克苏市14所学校与杭州学校结对,实现阿克苏市全部中心校均与杭州结对;牵头组织杭州名师到青海省德令哈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四川省广元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送教和慰问。设立援派教师意向库,夯实支教教师选派工作基础。
【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不含技校、成人中专)有专任教师12.02万名。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3.27万名,小学专任教师4.38万名,初中专任教师2.40万名,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31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校、成人中专)专任教师0.58万名,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694名,工读学校专任教师56名。幼儿园、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为99.78%、99.95%、99.68%;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含硕士)以上的占30.6%,职业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含硕士)以上的占21.9%。至年末,全市中小学有正高级职称教师数321名,在职省特级教师数373名,占全省1/4以上。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2023年,市教育局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教育系统清廉建设的通知》,制定16个机制及33条具体办法,以“五全面五切实”为核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整治突出问题。3月起,通过多种形式对区县(市)教育局和直属学校进行师德师风专项督查,撰写《持续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推进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根据教育部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要求,全市对招聘入职的7386名教职工开展入职查询,对近16万名在职教职工进行有无犯罪记录查询,均未发现存在不得录用情形人员。
【“清廉学校”建设】2023年,杭州市召开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工作推进会,出台《杭州市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十大行动,把清廉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规划。评选全市“清廉学校”建设示范点100个、优秀案例100个,有37所学校入选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14所学校(单位)相关工作案例入选省教育系统廉洁教育优秀工作案例、14所学校(单位)入选省教育系统廉洁教育基地。杭州市教育局、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获评全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
【名师乡村工作室】2023年,市教育局推进市域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110名主城区教师新学期正常到岗。5月,公布“十四五”期间萧山区(20个)、余杭区(20个)、临平区(20个)、钱塘区(20个)、富阳区(30个)市级中小学名师乡村工作室名单。10月,富阳区30个市级中小学名师乡村工作室每年90万元工作经费由市本级财政保障调整。加大名师乡村工作室对杭州西部区县(市)乡村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山区4县”名师乡村工作室骨干学员分两批次到北京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集中培训。
【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改革】2023年,《杭州市教育局等13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控“一件事”工作暨2023年“护校安园”专项行动的通知》发布,围绕“校园周边安全”,确立以“浙教安全”为平台基础,以学校“护校安园”工作组为工作主力,谋划“服务指导”和“协同处置”两个核心功能模块。“服务指导”指各相关部门单位进入校园或在校园周边进行宣传教育、业务指导、工作检查等,帮助、指导、督促学校或有关单位完成有关工作任务要求。“协同处置”指各相关部门单位对学校或其他人员提供的校园周边问题隐患线索进行跟进处置,及时消除问题隐患。至年末,各部门对学校“服务指导”2481人次,对学校移交的校园周边问题线索“协同处置”1507次。
【阳光体育建设】2023年,杭州市围绕“喜迎亚运”主题,筹划全市中小学生“亚运年”阳光体育竞赛活动,设定体育竞赛项目28个大项,举办各级各类比赛近1万场次。建设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搭建小学—初中—高中杭州市特色项目精英培养梯队,完善基地评估标准和建设规范,以及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训练模式。建设基地学校101所,覆盖区县(市)和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推动形成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全学龄赛事链,举办“市长杯”青少年各组别校园足球比赛、“小脚丫大世界”幼儿足球展示和校园足球冬季、夏季精英训练营、杭州市2023年校园足球年度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举办校园足球赛事活动5000余场,2.4万人次参与。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2023年,杭州市推进体育固本行动,100%开齐开足体育课、100%落实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在2022学年高校新生(浙江籍高中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杭州籍生源体质健康总体成绩、优良率均居全省第一位。举办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生舞蹈比赛、戏剧比赛,“新时代少年”第五届杭州市中小学生现代音乐节活动等系列展演活动。完成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的《梦想天堂》《我们的亚细亚》等节目演出,文汇学校18名听障学生参加第4届亚残运会闭幕式的演出。组织参加全国和省级各项艺术活动,在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杭州市教育局等4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杭州第十四中学等9个单位获奖;在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中,杭州市5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4月18日,市教育局在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交流会上作关于劳动教育的交流发言。12月2日,杭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集市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举行,全市13个区县(市)教育局、2个直属高中,共15个单位集中展示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及成果。
【亚运系列师生英语活动】2023年,杭州市开展全民学英语活动,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师生举办“亚运之星”英语大赛,包括教师英语风采大赛、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和Vlog大赛。各地各校举办课文朗读大赛、单词拼写大赛、英文配音大赛等活动。开展学英语志愿服务,结合杭州第19届亚运会倒计时100天,举办志愿服务启动仪式,100名师生共同组成英语志愿服务队。暑假期间,各地各校组建2500余支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小队,到交通场站、社区活动中心等地开展学英语志愿服务,参与学生1.6万人,辐射市民群众5.6万人。开展“我是亚运代言人—杭州市中小学优秀社团展示”活动,评选出40个优秀社团,并录制短视频定期推送。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2023年,杭州市推进实施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十大行动”,按照《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部署,加强护眼常识经常性宣传普及,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强化普查监测干预,注重医教结合,密切家校协同,健全完善长效机制,落实儿童青少年综合防控工作。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上年下降1.64个百分点。11月,省教育厅等5个部门对2022年度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进行评议稽核,杭州市被评定为A级。
学前教育
【概况】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幼儿园1074所,在园幼儿37.29万人。杭州市学前三年户籍幼儿入园率99.3%,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95.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82.7%。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3.36万人,幼儿园教师持证率100%,学历合格率10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99.8%。
【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提升】2023年,杭州市景和幼儿园凤起园区等90所幼儿园(园区)被认定为省二级幼儿园,杭州市海潮幼儿园等53所幼儿园被认定为省一级幼儿园。全市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100%,其中省一级、省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95.1%。
【普惠优质托育服务体系完善】2023年,杭州市幼儿园开设托班800余个,入托幼儿1.53万人,比上年新增9235人,其中入托普惠园7960人,占比85.4%;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的园区设置率58.1%。12月,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和市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杭州市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义务教育
【概况】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小学515所,在校学生(含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76.21万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07所,在校学生(含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初中部)29.38万人。其中,民办小学7所,在校学生4.38万人;民办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5所,在校学生2.70万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接纳随迁子女26.64万人,占在读学生人数的25.2%,其中招收一年级随迁子女3.27万人。
【小学入学高峰平稳度过】2023年,受2016年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影响,杭州市小学入学人数骤增至15.4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增长23%。市教育局通过“入学早知道”一体化平台及时发布入学预警信息,合理引导家长预期;压实属地责任,“一地一案”“一校一案”设定预案,通过新校启用和内部挖潜,做好新生学位保障和分流调剂工作,小学入学工作平稳推进,杭州相关经验做法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肯定,并获中国广播网报道。
【随迁子女入(转)学保障】2023年,市教育局压实属地责任,落实随迁子女教育全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和“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保障,通过改建和扩建公办学校、内部挖潜扩班、民办随迁子女学校转公等方式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全市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转)学100%保障,公办学校就读比例90.7%,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跨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2023年,在“山区4县”学校提出需求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协调城区学校“揭榜挂帅”,成立85个跨区域教育共同体,推动核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县(市)延伸拓展。西湖区、临平区和上城区入选省教育厅全域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全市新增18个案例入选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典型案例。至年末,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共同体结对率100%。
【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2023年,市教育局以课程改革、初中教科研、教师队伍专业化为中心,通过“轻负高质”教学改革交流研讨、教学专题案例征集等一系列活动,推进公办初中提质强校。12月,公办初中提质强校专项行动三年工作总结交流大会召开,表彰成绩突出的52所公办初中,成立由35所学校组成的初中高质量发展联盟。
【校外培训综合治理】2023年,市“双减”工作专班开展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清朗亮剑”专项行动,以及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培训治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规范管理年”活动、“安全守护”专项行动联合检查、加强艺考类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等专项行动,“浙江杭州开展机构治理亮剑行动营造校外培训清朗环境”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底数核查,对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审批准入工作。至年末,杭州市有入驻“全国平台”合规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462个,其中科技类178个、文化艺术类1094个、体育类190个。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白名单”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集中公布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310个,其中科技类39个、文化艺术类196个、体育类75个。
【校内提质和课后服务优化结合】2023年,杭州深化实施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实施方案,着重加强课堂质量提升、校本作业设计、个性化学习、综合评价改革。出台《杭州市教育局进一步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小学生综合评价各维度评价标准,优化评价结果,丰富评价方式,加强过程评价,建立健全科学、全面、适应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要求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暑期托管扩面提质基础上,秋假及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全市开设193个托管服务点,组织1300余名教师为亚运会一线工作人员子女免费提供托管服务,相关做法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
【中小学生科技节】2023年3—12月,第十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举行。科技节围绕“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科技创造未来”主题展开。各基层单位开展科技活动184个;3236名中小学生参加市级现场赛事,产生一等奖337个、二等奖530个、三等奖860个。科普类活动中,44万人注册参与线上“科学知识网络普及活动”,1.81万名中小学生观看科普纪录片。闭幕式上,杭州市科技创新人才“育苗计划”启动仪式举行,西湖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有道公司、浙江省科技馆等单位被授牌首批“育苗计划”实践基地。在闭幕式外场举行的中小学生科技成果展上,全市13个区县(市)和7所直属学校设立20个展区,展出科技节优秀特色作品及区域科技教育典型成果65个。
【“共享优课”活动】2023年,杭州市迭代升级“名师公开课”,推进“共享优课”活动,2100余节市级一等奖优课通过手机、电脑、电视3个途径免费提供给学生线上学习。“问道名师”项目每周末推出1期直播课堂并在线答疑,收看人数近20万人次。
【中小学食堂采购问题专项治理】2023年,市教育局出台《杭州市中小学食堂采购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类专项检查督查108次,检查学校3000余所(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10个,制发整改通知书449份,完成整改449份,批评教育10人,处分3人,追缴金额52.79万元。专项治理期间,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管理制度13个,建立数字监管平台19个,规范食堂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普通高中教育
【概况】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01所,在校生14.45万人,专任教师1.31万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99.8%,高中段优质教育覆盖率90.8%。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转变育人方式,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普通高中均衡优质发展】2023年,市教育局以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优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推动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实现多样化特色发展,直属普通高中高考成绩取得突破。推进中考招生改革,发布《进一步规范完善杭州市区中考加分项目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调整完善市区中考加分和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政策。主城区与新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双向等额招生扩大为16个班、768人,比上年增加192人。
【中学生社团文化节】2023年4—11月,市教育局、团市委联合举办杭州市第二十二届中学生社团文化节。文化节以“青春迎亚运,青年展风采”为主题,将“喜迎亚运会”主题融入校园文化,举办校园好歌声大赛、中学生街舞大赛、动漫作品大赛、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开展杭州市中学生模拟政协提案评比,开展中学生诗歌节、“典籍里的杭州”文学社团PK大赛等。
【省“县中崛起”行动参与】2023年,浙江省内山区、海岛县“县中崛起”行动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杭州市8所省一级重点中学(其中市直属学校5所)与市外7所、市内1所县域高中结为帮扶对象(杭州高级中学与泰顺中学、杭州第二中学与景宁中学、杭州第四中学与常山县第一中学、杭州第十四中学与淳安中学、杭州学军中学与嵊泗中学、萧山中学与龙泉市第一中学、余杭高级中学与龙游中学、富阳中学与文成中学),开展跟岗锻炼、联合教研、集体备课、暑期夏令营等活动,支持县域高中发展。
【直属高中建设】2023年,在杭州市本级直属学校中,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双桥校区、杭州第十四中学青山湖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杭州高级中学临平新城学校、杭州第二中学富春学校续建;杭州学军中学桐庐学校和皋亭山高中项目开工建设。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概况】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独立设置中等职业学校43所(不含技工学校),其中职业高中31所、普通中专9所、成人中专3所。在校生7.1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及成人中专非全日制学生),专任教师5806人。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4所、省中等职业名校建设单位6个、省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6个、省高水平中等职业专业建设单位19个。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2023年,杭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增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等专业22个,撤销、停招会计事务、茶艺与茶营销等专业8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总数327个,涵盖16个行业,涉及45个专业类,与35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招生9000人。推进区域中职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和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成为第二批省级改革学校。推进中等职业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全市10所试点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杭州招生370人,试点学校数和招生人数均居全省首位。全市中等职业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继续升学1.79万人,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83.8%,为高校输送1000余名本科生。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2023年,杭州市乔司职业高级中学的《乔匠模式:个性化培养服装技术技能人才的十年探索与实践》,杭州市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的《基于“企业学区”的中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的《创专融合·点面结合·闯创协同: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成果一等奖(全国共11个)。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的《内地新疆中职班“融情·融文·融技·融扶”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杭州市良渚职业高级中学的《良渚文化宴:“入心、上手、践行”培育烹饪传创人才的实践探索》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成果二等奖。14个案例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优秀典型案例和典型案例,居全省第一位。在2023年浙江省职业院校师生职业能力大赛中,获金牌21枚、银牌35枚、铜牌25枚;在全国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大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17枚、铜牌2枚,居全省第一位。
【职业教育培训15.63万人次】2023年,杭州市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家政服务人员等群体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全市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全年完成职业教育培训(32学时以上)15.63万人次。
高等教育
【概况】至2023年年末,在杭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有44所(含独立学院),在校生(含研究生)63.56万人。其中:部属、省属高校33所,在校生(含研究生)54.67万人;市属高校7所,在校生(含研究生)8.89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2.5%。另有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2所参照市属高校管理的高水平研究院。
【“三名工程”建设】2023年,杭州市“三名工程”(“名校名院名所”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做好“三名工程”重大项目相关指导、服务工作,保障项目各项建设运行工作。协调做好西湖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研究院经费保障工作。12月7日,召开对西湖大学2018—2022年财政补助资金全生命周期绩效的评价会议。协调推进校区建设工作,推动西湖大学三期项目建设有序进行,指导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配合西湖区完成主校区项目开工前的各项手续,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校园建成,于9月投入使用。
【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推进,建立统筹协调机制。1月,召开杭州师范大学与市教育局合作交流会,研究支持杭师大创“双一流”相关事宜;4月,印发《杭州市推进杭师大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与任务清单》,并督促学校推进博士点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育等工作。支持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协调相关单位推进落实支持举措,指导学校谋划“创百强”下一阶段顶层设计;指导学校推进硕士点建设,完成首届100名硕士生录取报到;深化科教创新综合体试点改革,落地建成智慧交通、先进材料增材制造、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3个协同创新平台。协调推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新安江校区建设,助力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硬件达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2023年4月,教育部批复同意设立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学校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双红桥街166号,占地面积66.67公顷,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总投资93.8亿元。2023年启动本科生招生,共招收180人,在浙江录取60人,按照本科和硕士贯通模式培养。2023年秋季学期开设15门课程。9月14—15日,中法航空学院第一次联合管委会召开,建立研究院理事会、北航杭州管委会、中法联合管委会、院务会等议事决策机制,推出关键制度39个。11月,学校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签署校级合作备忘录及学生交换协议,与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与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图卢兹签署校级合作备忘录及学生交换协议,与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里昂签署学生交换协议。学校成立北航中欧合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至年末,学校投入70%的经费支持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完成物理化学科教平台、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科教平台、工程师通用技术科教平台、智慧民航科创中心、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微纳科学与分析测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论证,启动平台装修、仪器设备购置等工作。
【杭州师范大学加快发展】至2023年年末,杭州师范大学(简称杭师大)是省重点建设高校,有仓前、下沙、玉皇山3个校区,占地面积192.34万平方米。下设教学机构24个、科研机构1个、国有民办独立学院(钱江学院)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建德医院)2个。全日制在校生3.15万人(不含钱江学院本科生1877人),其中本科生2.52万人、硕士生5927人、博士生96人,有学历国际生289人。教职员工2614人,其中专任教师1932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1198人,博士研究生占比78.6%。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5.8%,升学率27.7%;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97.2%,升学率8.0%。
杭师大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领域21个、中外合作培养教育领导学硕士项目1个、非独立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省高水平大学基础学科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10个;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前1%学科13个。有本科专业8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7个。
杭师大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7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批省领雁计划项目5个,省基础公益计划项目66个,省软科学项目2个。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1231篇;入选ESI高水平论文272篇,比上年增加15.3%。发表人文社科类论文1023篇,其中文科权威期刊32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论文128篇、《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HCI)收录论文11篇、文科一级论文164篇。授权发明专利162个。
杭师大有26个学科进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榜,其中B类12个。获批省“十四五”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17个,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47篇,比上年增长76%;20名研究生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获批率95.2%。12月21日,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布,杭师大有27个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20个、青年奖4个。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中,参赛团队获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2个。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主体赛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全省主体赛成绩排名第1位,总分排名全国第26位。获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4个。300余名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交流学习。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单位,3个“汉语桥”项目获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项。
杭师大推进18项服务杭州任务。建设富阳基础教育研究院,成立未来教育研究院、0~3岁儿童发展研儿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2023医校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项目73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个。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落户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建设民间国际科技创新服务联盟长三角中心。
【杭师大人才引育】2023年2月,杭师大入选全省高校首批“双百行动”计划名单。同月,与余杭区签订《“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暨人才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年新增国家级人才10人,其中自主培养4人;新增学科带头人、学术方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61人;入选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市“西湖明珠工程”人才计划18人。15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26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1人入选“国之名医·卓越建树”榜单。
【杭师大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个】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发布。杭师大4个项目获奖。其中:高等教育类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基础教育类二等奖1个,中等职业教育类一等奖1个。
【杭师大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增至13个】2023年11月9日,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杭师大社会科学总论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学科行列。学校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增加至13个,化学、数学、植物与动物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6个学科进入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蝉联中国最好学科前7%。
【杭师大成果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7月12日,杭师大牵头完成的“濒危珍稀中药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繁育技术及质量体系创建与推广应用”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1月10日,全省创新深化大会颁发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5个成果获奖(含2个参与获奖),其中杭师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成果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杭师大115周年校庆活动】2023年,杭师大举办11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首届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2023年中比意识与意识障碍论坛、中国化学会第六届高分子结晶研讨会、全国“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高峰论坛、首届杭州都市圈健康城市发展论坛、“创新驱动转化未来”科技创新论坛、第二届中青年比较教育学者研讨会、新征程上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学科建设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论坛、会议举行。
【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山湖未来产业加速器开园】2023年4月7日,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山湖未来产业加速器开园。该加速器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双碳科技三大产业,致力打造成为集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育、开发协同发展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浙大城市学院】至2023年年末,浙大城市学院有全日制本科生1.15万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名,与浙江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330余名,教职工16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50%、博士学位占比67%,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36人。学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增本科专业2个,产业班、特色班4个,成立通识教育中心,建筑学专业通过本科教育评估并获独立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产业学院入选2023年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名单。“电机与拖动”课程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主要参与单位之一的教学改革项目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年毕业生整体深造率26.4%(其中海外深造率13.5%)。举办第二届新时代劳动教育联盟论坛,开展师生进工厂、进农场、进商场、进机关“四进”活动,设立校内耕读园,建立51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迭代升级“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深化学科科研建设,筹建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成立良渚文明研究中心(筹),新建长三角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高等教育数智评价研究中心等6个科研平台,增城市安全治理实时数智化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历史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平台,作为共建单位参与建设的2个实验室获全省2023年重点实验室认定。年度科研经费1.4亿元,科技成果转化额超过1000万元。深化人才引育,全年录用全职和非全岗聘任人才113人,教师队伍博士学位占比67%。深化地方合作,在滨江区、拱墅区、临安区分别落地建成智慧交通、先进材料增材制造、边缘智能创新研究院3个协同创新平台;新增安吉县人民医院、台州市博爱医院和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3个医院为非直属附属医院,浙江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个医院为重点教学医院。入选全省优质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新增发展共同体9个。推进“智安校园”建设,学校获2023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AAAAA平安校园认定,入选浙江省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校、教育部第二批高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试点高校。
【西湖大学】2023年,西湖大学加快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之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录取博士生380人、本科生93人(含国际生3人),累计招收7届博士生1653人、两届本科生153人。加大海外引才力度,新到岗学术人才46人,累计到岗215人,讲席教授32名。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生物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生物学被列入省登峰学科,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被列入省优势特色学科。启动创建医学院,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免疫学家董晨担任,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建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承担国家生物科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任务,获批建设4个国家虚拟教研室,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国际暑期学校,与美国杜克大学签署学生访学协议,学生海外访学交换院校增至21所。
稳步推进未来产业研究中心、西湖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以及光电研究院、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等新型产学研平台建设,发现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30余个。创建杭州市西湖大学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新增培育高科技企业15个,累计45个。区校协同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获省改革突破奖。与美国化学会、西湖教育基金会合作举办首届西湖未来论坛。
校园建设改造推进,云栖校区二期1.8公顷土地项目主体结构施工,铜鉴湖园区即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加快建设,P3实验室完成设计招标。云谷校区三期项目完成桩基工程,其中本科书院组团主体结构提前结顶,周边产学研配套区和综合配套区开工建设。
【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至2023年年末,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4届累计招收研究生超过2000人。2023年首届毕业生200人,留杭就业升学率51%。杭州高等研究院申报增列的物理电子学博士培养点获评审通过。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独立招收资格。强化科技创新硬实力,研制的“百微牛级霍尔推进系统”随高分05A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入轨。完成HIAS科创园生态服务体系搭建,总部园区启动运营;培育科技企业17个,到位融资4300万元。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有二级学院9个,开设13个大类、42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学校建有杭职院实训中心暨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钱塘新区高职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浙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职工992人,其中专任教师736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40人、博士102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1万人。学校推进专业数字化和数字专业化改革,新增设(调整)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等7个专业。3个典型案例入选全国教育评价优秀案例,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强、教师发展指数100强和服务贡献60强。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达利女装学院教师团队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门课程获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认定,22门课程上线国家智慧职教平台,14个课题获浙江省“十四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获“振兴杯”等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获“互联网+”等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16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39个。
学校获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个、省部级30个。学校教职工在国内外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90篇。全年获知识产权专利91件,其中发明专利50件、实用新型专利17件、外观设计专利24件,获软件著作权5件。学校全年举行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专场2次,拍卖科技成果27个,成交价1366万元。学校成为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智能网联汽车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共建单位。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习培训课程。拓展知识产权运营和交易新渠道,联合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利开放许可,参与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21.78万人次,全年社会服务到款额1089万元。学校牵头成立的“杭州经济开发区(钱塘科学城)产教联合体”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安恒数智工程师学院、阿里巴巴数字商贸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与钱塘新区管理办公室签约共建杭州医药港学院杭职产教融合基地,与杭州燃气集团、杭州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诗季宝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个企业合作。制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五个一批”工程,认定产教融合高水平实训基地55个、教学工程创新中心31个。立项省级产学协同育人项目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莱茵国际学院获省政府批复同意,与德国博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汉语留学生项目,招收俄罗斯等国留学生16人。深化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推进中非(尼日利亚)丝路工匠学院建设,完成5个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研发。与澳大利亚TAFE学院、马来西亚北吉隆坡国际学院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学校与建德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校地合作共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新安江校区。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下设8个高等职业二级学院、1个新制造培训学院、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基础教学部,开设8个专业群、32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生1.6万人,在编教职工65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在编专业技术人员数的35%。学校推进新一轮“创一流”内涵建设行动计划和杭州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实施。在“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中,做好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验收工作。获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2个,获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牵头成立助力嵊泗海岛职教高质量发展中高职一体产教融合联盟。持续推进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试点院校等3个中德合作项目。开发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和配套教学标准3个,被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学生获一类学科竞赛奖项136个,获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1枚,居全国高职院校第一位。获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1个。
全年共引进高层次人才及青年教师44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培育单位”1个,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教师创新团队1个,入选中高职一体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完成大江东校区“智能制造”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工业4.0科教展示馆、高桥校区西北角学生公寓、“一站式”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陶心驿站(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建设任务,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和浙江省信息化标杆校试点单位,持续推进“教育魔方”建设。推进大江东智能制造基地、阿里巴巴橙点同学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乡村振兴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牵头组建成立“全国数据智能产教融合共同体”“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智能装备产教联合体”。推进乡村振兴学院助力共同富裕,学校当选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至2023年年末,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有民航交通、信息技术、数字商贸、智慧旅游、创意设计、继续教育6个学院,公共教学部1个。开设空中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26个专业。学院深化“专业群+领军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各专业群产业学院建设全覆盖。分别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复旦科技园浙江创新中心、浙江宾馆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尔智家”签约共建智慧零售产业学院,“海尔智家”校园直播基地在学院启用;与横店影视城共建智慧旅游产业学院,与洲际酒店集团合作成立英才培养研习中心;与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浙江省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单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工作室入选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入选《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白皮书》中国职业高校竞争力综合分析中,学院被评为A类职业高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编制的《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居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第25位。获第八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高校一等奖1个、全国团队一等奖3个;获第五届“码蹄杯”全国职业院校程序设计大赛总决赛金奖16个。创建面向下沙高教园区14所大学的钱塘区高校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确定为全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培训班现场教学观摩点。生命健康教育取得新成果,学院入选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杭州市民生实事推进应急救护项目中的杭州市红十字会钱塘区应急救护实训基地、应急救护考点、应急救护实操体验点均建在学院。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至2023年年末,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三创教育体验中心”,与“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同步挂牌。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及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27个、省级141个,连续3年获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学校承办2023年浙江省高职院校英语口语大赛。获评首届“钱江杯”大学生反走私创作比赛“优秀组织单位”。获批高职教育“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5个,1部教材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深化课堂革命,制定实施《“美好课堂”建设教学指引》,形成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毕业生人均获“X”证书或同类同级证书1.01本。国贸专业教师获2023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新增合作中职学校6所。开展“福堤漫步”“BMI达标”“长跑”三大体育行动,被《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制定实施《科教融汇行动方案》。获“八八战略”研究课题立项,“打造四个高地”相关成果被《杭州日报》(理论版)刊载。全年获授权专利59件。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5本。公开发表论文143篇,立项省级课题6个。浙江工匠学院在校内设立康养分院。与滨江区人力社保局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成为全国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与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形成“三区三会多村”校地共建合作格局。完成省民生实事社会培训任务1万余人次,完成目标的123%。“生活茶艺”获评省、市老年教育品牌项目。举办“十万强”鲍卡斯研习团短期留学学习。联手“十万强”校友在2023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中美青年合作奖”,南京赛区中美联队一等奖,学生受邀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总决赛颁奖仪式分享参赛经验。接待布隆迪总统府人力资源研修班一行20余人参访交流。
成人教育
【概况】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6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个、省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省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上城区采荷街道社区学校等11所乡镇(街道)成人学校(社区学校)被认定为省现代化成人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10门、推介典型案例5个、实践创新项目6个、“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2个、优质培训项目4个、优质课程资源23个。上城区社区学院紫阳分院的“阳光艺术,匠心助残”被评为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并和杭州开放大学的退役职通车“退役军人终身学习好助理”2个项目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人被评为浙江省“百姓学习之星”。
【老年教育】2023年,杭州市新增71所老年学校,提前2年实现市政府提出的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全覆盖目标。创建11所省老年教育优质(示范)学校,超额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充分依托社区教育四级网络、老年教育机构、养老机构、农村文化礼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等资源,通过线下为主、线上补充的方式,开展服务2549场次,受服务11.59万人次;开展“三入”(入社区、入户、入养老机构)志愿服务1380场次,受服务5.48万人次;开设长学制班303个,就读3.47万人次。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2023年11月16日,杭州市暨高新区(滨江)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启动仪式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由“活力杭州”“韵味杭州”“数字杭州”“美丽杭州”“绿色杭州”5个篇章组成。活动对2023年杭州市“百姓学习之星”、2023年杭州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3年杭州市老年教育系列项目进行表彰,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现场展示的方式进行。活动期间设置“美食课堂、文化课堂、娱乐课堂、健康课堂、生活课堂”5个创意展区、50个独立展台,展示13个区县(市)的终身学习成果。
【社会人员学历提升】2023年,市教育局开展全市成人学历教育工作,整体提升社会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受教育水平。全年完成社会人员成人中等学历提升2.4万人,完成成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提升8.76万人。
特殊教育
【概况】至2023年年末,杭州市建有培智学校13所、聋人学校1所、省属盲校1所、杭州市新苗学校(民政系统)1所、工读学校1所,进一步健全“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班、卫星班和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全市有市级合格资源教室556个(其中市级示范性资源教室119个)、特殊教育“卫星班”19个、特殊教育职教实训基地6个、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学校7个。全市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入学率99.6%,义务教育段入学率99.9%,高中段入学率97.6%。
【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发布】2023年3月,市教育局等7个部门印发《杭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确定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9个重点推进项目。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特殊教育样板。
【培智学校学生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2023年11月24—25日,杭州市第十届培智学校学生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建德市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举行。来自各区县(市)培智学校的15支代表队、236名运动员参加。运动会分甲(16~21岁)、乙(12~15岁)、丙(8~11岁)3个年龄段和高能力、低能力2个组别,设50米、立定跳远等12个运动项目。
【特殊教育教学成果】2023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杭州市杨绫子学校主持的《“生涯自立”理念下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杭州市湖墅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的《关键能力导向的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新范式及课堂教学实践》分别获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首届全国融合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结果,杭州文汇学校和杭州市丁兰第二幼儿园两个融合教育案例入选。11月,杭州市随班就读教师参加浙江省第三届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1个。